40多患者春节在合肥四院戒酒 严重酒依赖死亡率20%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新安晚报或安徽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新安晚报 安徽网(www.ahwang.cn)讯 春节假期聚会频频, 小酌能活跃气氛, 偶尔小醉也是人之常情。可是有这么一群人, 他们有的一喝酒就要耍耍酒疯, 有的大清早起来也要 “漱” 上两口酒, 这就不是醉酒那么简单了。这不, 今年春节期间, 就有40多人在合肥第四人民医院物质依赖科度过, 他们大多 “陷入” 酒里不能自拔。
数十患者在医院过年
“春节假期,一天收一个病人,加上之前的,有四十多人在这里过的年吧。”昨天,在合肥第四人民医院物质依赖科门口,护士长用钥匙麻利地打开了病区的门。她告诉新安晚报、安徽网新安晚报 安徽网记者,这里是封闭式病房,在治疗期间不能随便出入。
庞良俊是物质依赖科的主任,从春节前开始,就不断有患者向他申请回家过年。“如果就这样出去了能保证不喝酒吗?”庞主任一发问,患者大多无奈地承认“难”,还是要留下继续接受治疗,“春节喝酒的风险大,有个别是主动要求不回去的,大部分都是被动的。”
虽然没有家人的陪伴,除夕晚上,病友们还是组织了一场自娱自乐的晚会。
外国人也来住院戒酒
大年初四,合肥四院物质依赖科病房又转来了一位美国病人,他出现了谵妄的反应,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喝酒后“断片儿”持续发作。谵妄患者的表现是意识不清楚,出现各种幻觉,严重的伴有四肢抖动等症状,死亡率高达20%。
这位美国患者是来安徽这边走亲戚的,他本身就有十几年酒龄,平日饮酒量也大。因为来拜年,希望自己保持清醒,酒喝得也少了,没想到出现了戒断反应,诱发癫痫摔伤,治好摔伤后又被转到合肥四院进行酒瘾戒除治疗。
庞主任介绍,有害使用酒精以及酒精成瘾是一种慢性发作性脑病,我省约有340万,还在不断增多。光去年一年,他们科室就接收了两百七八十位患者。
健康饮酒才值得倡导
“随着现在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大家口袋里都有钱了,酒很容易获得。再加上现代人的焦虑感很强,酒成为化解焦虑的‘虚幻办法’。”庞主任说,我国酒类的消耗量是惊人的。
一旦对酒精产生依赖,从记忆力减退或丧失,到下肢感觉受损甚至摔倒,身体会渐渐出现一系列症状。庞主任说,长期过量饮酒危害极多,但也不是劝大家滴酒不沾,低风险、健康的饮酒方式才是值得推崇的。
庞主任称,酒精成瘾的患者在该院要接受封闭治疗,一般一个疗程45天,分为药水替代疗法脱瘾、改善身体状况修复以及心理治疗等,此后需要保持滴酒不沾,但也有患者出院后复饮。 朱世玲 新安晚报 安徽网记者 陈牧
□患者自述
“出去再也不喝酒了”
说话时不能抑制地抖动着嘴唇, 与人对视时眼睛也是一片浑浊, 昨天采访时, 38岁的吴先生(化名)因酒精成瘾在合肥四院已经住了 20多天。猴年春节他独自一人在病房度过, 也是第一次没陪家人过年。昨天他走进医生办公室, 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的故事:
我是安庆人, 初中毕业就学了厨师, 23岁那年第一次开始喝酒。父亲早年去世后, 继父待我并不好, 作为家中唯一的男孩, 我一心想着挣钱, 对母亲和姐姐们好, 性格也很内向。27岁那年, 因为心里烦躁, 我酒喝得越来越多, 一顿七八两白酒,一天一斤多, 就着面条就喝下去了。只有喝了酒, 每天晚上我才能迷迷糊糊睡着。
去年我离婚了, 11岁的小女儿也被前妻带走了, 我很疼女儿以前经常带她玩, 可她却受妈妈影响非常恨我。之前因为喝酒, 我和前妻经常打架, 她天天劝我, 可我控制不了自己。
以前我做厨师, 多少还能挣点钱, 最好的时候还帮母亲在老家盖了房, 可家境毕竟不宽裕, 我只买 10 块钱一瓶的孬酒喝。今年春节前, 我辞了工回到老家, 饭桌上正喝着酒, 继父还在发牢骚, 说我的不是, 我就跟他打起来了, 这一打派出所也来了。最终家人把我送到了医院, 逼着我戒酒。
我是在医院过的年, 这里跟我一样都是酒精成瘾的人。医生跟我们开玩笑, 说除夕晚上给我们拎两缸酒来, 看我们喝不喝。有病友说第二天缸子肯定在, 但里面是不是酒就不知道了。我们自己也知道, 如果提前出去, 控制自己还是难啊。
大年初七, 姐姐带着 70 岁的母亲, 从老家坐了两个半小时车来医院看我, 母亲说砸锅卖铁也要把我的病治好,我当场就哭了。进医院之前, 只要不喝酒我就会浑身湿透出汗, 也睡不着觉, 现在好多了。我想, 出去我再也不喝酒了,好好找个活干, 挣钱孝敬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