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走过的这30米走廊,开启一扇科技和产业变革的窗口
中国日报 冯永斌
国务院第一会议室前有一条30米的走廊。这是来开国务院重要会议的必经之路。6月22日下午,这条走廊变成了展现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一条最前沿“长廊”。
李克强总理刚刚步入,就被“脸识别智能迎宾会议签到系统”立刻“辨认”出来,屏幕上同步打出了“欢迎李克强总理参加本次会议”的字样。这是在自然环境下超越人类能力的人脸识别人工智能系统。
往前几步,全息投影正在播放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的临床应用,可以治疗帕金森和脊髓损伤等顽疾。接下来则是30纳米染色质结构模型、空间冷原子钟、北斗应用设备等20多项我国科研最新前沿成果的展示。
当天下午,李克强主持国务院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讲座。总理特意邀请了白春礼、潘云鹤、潘建伟、周琪4位院士分别围绕世界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总体态势、人工智能、量子科学和基因编辑作专题讲解。
人工智能是这条“科技长廊”里的一道亮眼景观。除了“刷脸”签到,李克强还在刷脸支付售货机上买了一罐180毫升的咖啡。
“总理,您好!今天下午我们开会。”这句中文话音刚落,一台机器就迅速说出一串地道的英语,并将翻译结果显示在屏幕上。当听到周围有人忍不住笑出声来,这套依托互联网数据资源的语言处理软件立刻同步“译”出了“Ha-ha”。
中国日报 冯永斌
沿着这条“长廊”,总理还在一块看似普通的芯片旁驻足。这块超导量子处理器芯片在全球首次实现10个量子比特全局纠缠,堪称未来量子计算机的核心“大脑”。
“我们正处在一场极为深刻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进程当中!”李克强在当天学习讲座中说,“必须紧跟前沿、抢抓机遇,通过机制体制创新来适应这一革命性的变化。”
讲座结束后,总理与4位科学家边聊边走出会议室,再次经过这条“科技长廊”。
“您今天讲到最根本的问题上了!”潘云鹤院士表示,对总理所说要通过制度创新来推动科技创新他深有感触。周琪院士也说,总理强调的体制机制创新,“对我们科研人员来说,这要比经费多少更重要!”
会议室外,天空渐渐有些暗下来了,总理与4位科学家的对话仍意犹未尽。
他寄望科学家:“现在是科学研究和科技进步的大好机遇,各国都在抢占前沿先机,希望你们把各自正在进行的工作做到最好!”
一张合影记录下李克强和科学家们在“科技长廊”的场景。他们身后,是刚刚取得重大突破的我国自主研制世界首颗空间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模型。(新京报特约记者 穆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