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游记

01.09.2014  22:53

  作者: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徽州行筑梦古镇暑期实践队

  江南徽州,引人感慨无数。它藏于山中,却将它的文化烙印在整个江南地区。百年前,当无数人还在耕地捕鱼,以农活为生时,徽州的小镇就已经竖起一座座大宅院,商路通达,繁荣无比。然而自清末明初始,它的衰落又如此迅速,以至于今日徽州几已隔绝于世,只有四方的游客来追寻其往日的荣耀。作为在校大学生,一方面,徽州的秀美风光,人文山水,粉墙黛瓦无不对我们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徽州古镇的过往种种与未来发展更令我们想要一探究竟。于是,在今年的暑假,我们一行人汇聚在合肥,踏上了一段筑梦徽州之旅。

  我们的第一站是著名的三河古镇。出了车站,三河古镇给我们的留下的第一印象是一种古老与现代并存的和谐感。街道,房屋,乍一看与正常的城镇并无差别。但当你环顾四周,仔细观察,那与众不同的风火山墙屋顶轻易的就营造出一种古朴的质感。我们没有做过多的停留,迅速的找好住处并做好安顿。同志们都兴致勃勃的出去吃饭,准备先填饱肚子,以充沛的体力踏上古镇的路。吃过晚饭,在同学导游的带领下,我们开始了对三河古镇的第一次探索。穿过新建的区域,我们借着月色进入了古镇的老区。进入老区,三河古镇那悠远古朴的风貌才算真正展现在我们眼前。映入眼帘的无不是尖尖的屋顶,翘起的屋檐,一种闲适舒缓的氛围无形中蔓延开来。走在石头铺的小路上,两侧是古老的木门,门上方还挂着写着屋主人姓氏的灯笼,无不透出浓郁的古风神韵。一行人,借着月色,谈笑风生,愉快的完成了这次古镇初旅。

  我们的第二站定为宏村。宏村现在早已闻名世界,无数的画家、建筑师、摄影师来此寻找灵感,称其为“国画里的乡村”,2000年宏村更是成功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宏村的徽式建筑最早可以追溯到宋代,但都保存的是十分完好,一座座飞檐拱壁,斑驳的马头墙,精美的木雕,令人诧异它们是如何躲过几百年的兵荒马乱和文革的侵袭。总的来说,它受外面的世界影响较小,徽州的古村落古建筑因而得到了保护,可这不也正是徽州衰落的原因之一吗?

  宏村最出名的景莫过于村中央那个水塘,相信大半的国人在电影中见过,最有名的一部便是《卧虎藏龙》。这个水塘的面积如同一个小游泳池,形状像半月,因此有一个动听的名字叫做“月沼”。从月沼随着沟渠里的流水走不多远,就可以看到被称为南湖的人工湖。此时湖面上只剩一片残荷,一座小小的拱桥与之相得益彰,和山川秋树一齐倒映在湖面上。据说来南湖最美的时候是在夏日,雨天,莲叶接天,烟波荡漾,这岂不就是国画里的山村。游走于这诗情画意间,我们时不时的会与当地居民或游客进行攀谈,居民们都非常热情,总是尽力的满足我们那份想要了解古镇发展的愿望。围坐一桌,淡茶几杯,侃侃而谈。不难发现,居民们告诉我们的不仅仅是故事,更是包含着对古镇未来发展的无限期许。

  接下来的几天天气都非常的好,但这也带来了一个问题——天气酷热难当。于是,在30多度的高温里,在明晃毒辣的太阳下,我们来到了西递。在西递村入口处,看到旁边青翠的荷叶,仰望着身前高大的牌坊,余光里还有远处那宁静古朴的村落建筑,我私下里想着,如果不是太阳如此灿烂,西递该将我们带进一种怎样湿润、软绵的古意中啊。

  在西递,我们发现,所有街巷均以黟县青石铺地,所有古建筑都为木结构。除此之外,西递的木雕、石雕、砖雕丰富多彩,巷道、溪流、建筑布局相宜。村落空间变化韵味有致,建筑色调朴素淡雅,完美的体现了皖南古村落人居环境营造方面的杰出才能和成就,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白墙黑瓦的村庄里,艳阳高照,游人如梭,景象热闹非凡。我们随着游人不断穿梭于古老的街巷中,一路上我们一边欣赏一边向游客和居民了解他们眼中的古镇。这趟旅程,我们不仅游览了西递,更是对这座古镇的脉搏有了初步的把握。

  5天的行程非常短暂,面临结尾,大家心中都充满不舍。不仅是对秀丽迷人的徽州古镇,更是对这段短暂行程中所形成的友谊。徽州行,筑梦古镇,就像前后呼应一般,这趟梦之旅,我们带着梦去,又带着梦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