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吹拂沁民心
作为我省经济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排头兵,全国文明城市天长市整合各种资源,汇聚各方力量,以项目化方式,开展“微”宣讲、“微”服务、“微”点单,让党的声音时刻萦绕在群众身边,把温暖关怀及时送到群众身边,将文明实践活动全面覆盖到群众身边,让群众实实在在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城乡处处焕发新气象、呈现新风尚。
“微”宣讲,让政策理论深入人心
“芡实是天长市最负盛名的特色农产品,习近平总书记在蒙洼蓄洪区看望的芡实种植大户钱会明就是天长人。我们这代天长人,要让芡实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 ‘金果子’‘银豆子’……”日前,在天长市石梁镇土城网格文明实践点,该市铜城镇农经站站长黄宗玉向村民讲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和感人故事。
石梁镇每周都会开展一次 “网格一刻钟”“一小时巡演”等活动,包括种植养殖技术、医疗卫生健康、国家方针政策宣讲等。 “这样的宣讲活动更接地气,更入咱们老百姓的心。 ”村民刘忠华对记者说。
如何让党的创新理论 “飞入寻常百姓家”?天长市搭建了市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5个镇(街)文明实践所和174个村(社区)文明实践站,以及29个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文明实践点(基地),并对辖区内各类公共服务资源实行清单管理,为文明实践活动常态化开展提供阵地支撑。同时,搭建市镇村三级“1+7”文明实践服务平台,利用大讲堂、志愿服务指导中心 (工作站)、乡土文化创演中心(文化广场)等开展理论宣讲、文化演出、全民健身、科普教育等活动。
该市推行“一刻钟宣讲”,在机关单位开展“晨会一刻钟”宣讲,在学校开展“课间一刻钟”宣讲,在日间照料中心开展“饭前一刻钟”宣讲,在社区、村开展“网格一刻钟”宣讲。同时面向青年群体,利用短视频、抖音开展“新媒体宣讲”。
眼下,天长市正举办《时代新语》百场论坛、孝文化百人宣讲和文明家风百家传承“三百工程”,用身边人讲身边事,群众坐得住、愿意听、记得牢。截至目前,该市已开展“一刻钟宣讲”1200多场次,制作短视频(抖音)宣讲课件36件。
“微”服务,让贴心帮扶温暖人心
天长市汊涧镇双元村村民王兴会的大女儿听力残疾,在合肥上特教学校;小儿子脑瘫,常年需要照顾。丈夫在南京打工,王兴会一个人在家做农活、干家务、带孩子,非常辛苦。自从今年7月千秋缘公益协会的志愿者们走进王兴会的家后,她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遇到困难,只要用手机发个微信,志愿者们就会及时来到王兴会家,不仅带来了资助金,还帮助她辅导孩子、做家务、联系医生上门义诊,节假日还带孩子外出参加协会组织的集体活动。
“我们在每个乡镇、街道都设立一个义工站,打通服务群众‘最后100米’。 ”千秋缘爱心公益协会会长方金柱告诉记者,协会现有会员志愿者700多人,已联系帮扶了150多个残疾学生,其中对40多个家庭困难学生采取 “一对一”“多对一”结对帮扶,同时为30多个残疾青年牵线找到工作。
两年多来,天长市精准掌握群众多样化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志愿服务,建立起市镇村三级志愿服务体系,创新推进“网格文明实践+”微服务,让体贴服务第一时间送达群众身边。
天长街道千秋社区为辖区老人免费发放“爱心公益一键通”手机,只要按一下呼救键,就可以通过大数据监控平台转接110、120电话。每部手机都有定位功能,方便工作人员快速找到老人。社区孤寡老人、二级以上残疾人和70岁以上低保老人等群体还可以“点单”家政、跑腿、陪聊等服务,“接单”的4支志愿服务队为老人及时提供相应服务。天长市中医院的志愿者定期到社区,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社区文明实践站不仅可以让老年人休息、娱乐,每天还有三四十位老人在此用餐,对于手脚不便的老年人,站点还会安排志愿者送餐、照顾其进餐。
在二凤社区,有一间“衣旧情深爱心自选小屋”,里面摆放着600多件各式旧衣服,供社区困难群众选取。近3年来,已累计接收爱心人士捐赠的新旧衣物2600多件,惠及众多居民。
天长市将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分为“讲堂领悟精神”“文化精彩生活”“文明素养提升”“文明陪伴成长”“阅读开启心智”“服务温暖民心”六大类,2万多名文明实践志愿者分别被编入700多支志愿服务队伍,每年开展2800多场次活动。
“微”点单,让文明新风敦化人心
前不久,天长市永丰镇三元村新建村民组,村民王玉芬来到村里一处闲置农房,参加“农家院落故事会”。
“现在大家每天晚上出来散步,家门口没有人行步道,能不能修一条啊? ”王玉芬说出了大家的心声。 “这个提议好,我记下来,马上就和镇里汇报。 ”三元村文明实践专管员吴晓亭很快上报群众意见。镇里和村里结合全民健身项目,用了不到两个月时间,修成了一条水泥小路。如今,村民们每天晚上在步道上走走路,幸福感油然而生。
天长市基层文明实践所(站、点),面向广大群众提供了互联网智慧管理平台、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电话交流以及面对面接待群众反映诉求的多种“点单”形式。同时利用遍布城乡的网格员,主动 “上门询单”,将群众需求分门别类、汇总整理后录入文明实践智慧管理系统,日均群众“点单”数量达300至400条。
今年初,永丰镇有群众“点单”:能不能请农业专家指导小龙虾养殖?镇里立即请来了天长市水产专家志愿者,从虾苗投放、饲料配比入手,教会群众“稻虾共作”养殖技术,让很多农民走上致富路。农忙季节,群众遇到农业生产、农机修理难题,通过群众点单系统很快就会有志愿者赶来,第一时间帮助解难题。
如今,天长市实现了“群众‘点单’、志愿队伍、活动组织、活动评估”智能化日常管理与考核,促进了活动项目落细落实。
针对群众反映较多的“人情风、吃喝风、迷信风、攀比风”等问题,天长市把移风易俗攻坚行动列为2020年为民办十件实事之首,并作为市人大一号议案来推动,设立举报电话、建立常态化巡查制度,多部门联合执法,完善市民公约、村规民约,制定婚丧喜庆事宜标准和报备制度,建立村居红白理事会、移风易俗志愿服务小分队,培育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渐渐形成了新风尚。今年以来,天长有3000多户居民主动取消了计划办理的宴席。
“通过开展富有特色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不仅传播了文明好声音、传递了文明新风尚、提升了文明素养,还增强了群众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情感,激发了百姓创新创业热情,与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互相促进、共同进步的动人局面。 ”天长市委书记邓继敢说。(记者 罗宝 孙海涛)
[ 编辑:唐佑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