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高原上的律师伉俪 为贫困人民送上法律援助[中安在线]
中安在线讯 2014年至2015年度在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开展法律援助、2015年至2016年度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开展法律援助、2016年又将奔赴新疆乌鲁木齐头屯河区进行法援……这几年,陈贤律师一直风尘仆仆地奔波在为贫困地区人民进行法援的路上。在陈贤的精神感召下,她的丈夫曹旭律师也放弃了可观的收入与妻子一同投身于法律援助事业。在近日举行的“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2016年度启动仪式上,会议表彰了2015年度“1+1”法援志愿行动优秀律师,来自我省滁州市定远县的曹旭律师和陈贤律师双双捧得荣誉称号。
“在2013年的一天,我无意在网上看到失去双手的‘1+1’志愿律师郭二玲的先进事迹,感动不已。当时,我就许下一个誓言,要成为一名如郭二玲一样的志愿律师!”2014年7月,陈贤第一次踏上了5000米的高原,成为了安徽首位援藏女律师,并在一年内办结58件案件,受到了当地西藏群众的广泛好评。
2015年春天,在西藏的法律援助尚未结束之时,陈贤再次向司法部递交申请,要继续留在高原。她说:“我舍不了纯净的蓝天白云,舍不了这里黝黑而淳朴善良的笑脸,更舍不了那份信任和期盼的眼神。”司法部考虑到陈贤的身体状况,把她派往内蒙古。与2014年的孤身一人不同,她的丈夫曹旭也出现在志愿者队伍中。
虽和爱人同来内蒙古援助,但相隔七个小时的车程,冬天下雪封路有时几个月见不了一次面。而援助生活对于一个女人而言总是有更多的辛酸与不便。陈贤回忆,去年7月10日从北京出发连续火车汽车几十个小时,到内蒙古的法律援助地已是晚上九点多钟。“当时我被安排在司法局三楼的宿舍里,房间里除了一张床,一个桌子,什么生活用品都没有,连墙上的插座都是坏的,手机都无法充电。因为是新区,整幢楼除了一楼的看门大爷,就我一人。来这里的一个星期,我都因为恐惧,睡不着觉。后来,才慢慢适应了。”
身为“女汉子”的陈贤很快便投入到她热爱的法律援助事业当中去。她帮助老人重回安身之所、帮助农民工讨薪、帮助遭受数十年家暴的妇女结束不幸的婚姻……陈贤笑着说,只要看到他们的笑脸,自己就十分满足。
有一次,一个70多岁的老人在天寒地冻的季节,来申请法律援助。陈贤接待了他,原来这位老人在老伴去世后,他的继子将老人赶出家门,老人只得到亲戚朋友家借住。老人告诉陈贤,他希望能要回自己的房屋。“还记得那天特别冷,零下十几度,老人带着一身的寒气打着颤进到我的办公室,连表情都是呆滞的。”陈贤认真听完他的叙述后,为其办理了法律援助手续,写好了诉状,交到了法院。随后,她收集了大量的相关证据,为开庭作准备,庭审前,陈贤找到主审法官,希望能调解,因为这毕竟是家庭矛盾,陈贤便从情,理,法三方面认真做其继子的工作,最后,以调解结案。冰天雪地里,老人终于住进了温暖明亮的房子里,陈贤也建议老人将土地使用权证和房产证办到自己的名下。年前,当陈贤回访了老人家时,看到他开心的笑脸,她自己的心里既温暖又踏实。
在内蒙古的这一年时间里,陈贤已受理案件近50余件,办结30余件,为当事人挽回直接经济损失一百多万元。下乡法制宣传十余次,下乡法制讲座8次,到街头法制宣传近10次,利用工作之外的时间到广场上的咨询屋值班十余次,接受咨询共计800余人次。
曹旭也是一名律师,在妻子陈贤的感染下,他毅然决然放弃了在滁州所有的客户资源和顾问单位,和妻子一道参加“1+1”法援志愿行动。虽然两人都分配到了内蒙古,但彼此相距300多公里,无法经常见面,只能在辛苦了一天之后通过电话互报平安。曹旭在志愿服务期间,在受援地办理民事、刑事、劳动仲裁案件共31件,代书46份,接受咨询141次,当事人送锦旗5面,拒收当事人所送钱、购物卡共2000多元,得到受援地群众好评。
许多人想不明白,两口子都是律师,放弃可观的收入,放着家里安逸的日子不过,非要来这大西北援助,过着这种清苦的日子,图什么?
陈贤说:“当我在零下近二十度的极寒天气里,到乡下露天法制宣传,一站就是几个小时,手脚都冻麻木了;当我在沙尘暴的天气里,开完庭,骑着自行车顶着狂风,往回赶,满嘴都是灰沙;当我走村串户进行法制讲座,一讲就是一天,连水也顾不上喝;我也曾问自己,图什么?名吗,不是。利吗?都不是。我只知道,当我看到那些绝望,无助的老百姓找到我,因我尽心尽力为他们提供的法律帮助,他们脸上露出灿烂笑容的那一刻,我觉得我的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我图的就是他们脸上那灿烂的笑容!”(记者 汪乔 实习生 夏一哲 杜陈晨)
稿件来源:2016年8月4日中安在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