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学子南极归来谈科考经历:穿企鹅服 铲企鹅粪
历时163天,行程约3万海里,我国第31次南极考察队于4月10日返回位于上海的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参加此次科考的有4名科大极地环境研究室的学子,昨天,有几位同学也跟记者分享了此次科考中的一些难忘故事。
露天工作要穿企鹅服
王建成 1990年生 研二
任务:气溶胶采集,大气汞方面研究
作为大洋科考队队员,王建成全程跟随“雪龙号”出征,包括短暂的靠港补给,他的航程有163天。由于南极气温很低,王建成说,他们需要在零下十七八度的甲板上作业,进行空气样本的采集。“好在我们有‘企鹅服’穿,这是一种连体的工作服,里面再加一件毛衣和衬衫就行了。”
除了科研工作,王建成还要协助“雪龙号”在补给时提供一些帮助。“因为雪龙号很大,陆地上没有专门的港口给它停靠的话,就要借助直升机和小艇来完成卸货。”王建成说,有一次,自己就负责把货物挂到直升机上。而每逢靠港补给的时候,队员们就有充足的蔬菜享用,“两荤两素一汤,伙食还挺好的。”
让王建成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去年11月18日。“当时正在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州首府霍巴特访问的习大大,登上了我们雪龙号科考船。”王建成说,习大大参观了实验室和展厅,在临走的时候,队员们都站在船上欢送,“他还跟我们挥手致意,让我们注意安全,保重身体。”
呆萌企鹅拍照摆POSE
包韬 1989年生 博一
任务:采集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并采集苔原的表层土壤
跟王建成不同,包韬和杨连娇这对师兄妹是去年12月份从智利坐飞机达到南极菲尔德斯半岛的,他们的工作地点是位于南极的长城站。由于需要随身携带一些仪器和电池,在通过飞机安检的时候,包韬也经历了不少麻烦。经过五天辗转,12月16日两人终于抵达南极,并在那里度过了七十多天。
南极站的工作环境比较艰苦,有时还要根据潮汐来决定工作时间。“我们要去一个企鹅岛的地方采样,从住的地方过去只有一条坝,每天只有三个小时水才退下去。”包韬说,他们只能抓紧时间工作。包韬告诉记者,由于南极的苔原植被环境对全球的温室效应都有一个反馈作用,所以他们采集的样本将用作这方面的研究。
对于初次到达南极的人来说,见到企鹅都是件新鲜的事情,包韬说,由于受到人为因素影响小,那里的企鹅都非常呆萌也很友好,“给它们拍照片它们一点也不害怕,还会对着镜头摆POSE。”
身背企鹅粪陷入沼泽
杨连娇 1990年生 研二
任务:采集企鹅、海豹粪土沉积物
杨连娇是几位同学中唯一的女生,不过在开展科研工作中,娇小的女生也成了女汉子,照样要背着几十斤重的样本走很多路。
研究人员可以通过企鹅粪土沉积物,发现历史上企鹅数量的变化,所以在找到黑黑臭臭的企鹅粪时,杨连娇需要通过工具把粪土下面的土一并背回来,用于研究。
工作中也不乏危险的情况。有一次出去采样时,由于师兄脚崴了,杨连娇背着近30斤的样本,在回来的路上不小心陷入了齐膝的沼泽,腿怎么也拔不出来。“当时我就蹲下来,把样本给我师兄,用一个小铲子铲腿边的泥,铲了十几分钟,才终于出来了。”杨连娇说,自己跟师兄都感慨,再进一次沼泽,两个人就真没力气出来了。
由于两年才有一次补给,长城站的蔬果并不充沛,杨连娇说自己刚进站时吃过一个苹果,已经放了快一年了,站里人说这是特意省下来迎接新队员的。不过,目前长城站已经开始尝试温室种植,“他们传回来的照片,大棚里已经结出了小黄瓜和莴笋了。”
新安晚报、安徽网记者 陈牧/文 陈群/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