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国粹 践行心中“四个梦”

18.08.2014  19:25

    随着近年国人对本土文化愈发重视,中华国粹中的武术和书法更多地吸引了众人的目光,成为了人们经常谈论和备受推崇的元素。其实在我们安徽涡阳便有一位既可把武术和书法融会贯通又醉心于武术教育事业的教育家王全一。记者就王全一传奇的经历以及他对武术文化的抱负做了深入的采访。

  记者:王老师,据了解您出身于一个非常普通的农村家庭,是什么让您从小有了习武的想法,并且决定要去实现这个梦想?

  王全一:我很小的时候就和身边大部分男孩子一样有一个充满豪情的武侠梦,这些武侠梦来自于村口的说书人和陪伴我度过少年时期的武侠小说。我经常会幻想我是一个飞檐走壁、劫富济贫的侠客,但是没有想去实现它。在高考之前,这仅仅只是幻想而已,我内心依然是希望自己可以考上大学,之后可以分配到一个好单位过简单充实的生活。那一年,没想到我高考落榜了,差了19分。这19分给了我巨大的打击,我想过很多条路,复读、外出务工、在家务农,最终还是决定去少林寺拜师学艺,之所以做了这样一个在当时我父母看来很不靠谱的一个决定,可能还是因为我敢想敢做的个性。

  记者:王老师,您拜师学艺的日子发生了什么有意义的事情吗,?这些经历对你以后的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

  王全一:我在少林寺生活了三年,这三年在现在看来十分美好,但是当时的确是相当艰苦的。

  这是我人生过得最漫长的三年,之所以漫长是因为学艺太苦,在我摸爬滚打的这三年里发生了很多事儿,我从中得到了很大的改变。首先我的武术得到了师傅的指点,大为精进,可以说是有模有样了,还拿了少林武校的散打比赛冠军。再者在佛教文化里浸淫了那么久我学会了更加平和地看待事物,觉得凡事皆是因果,与佛结缘本就是收益终身的事情,加上武术本是一项激烈的运动,平和的心态化去了武术的很多戾气。这三年我找到了自己的风格,奠定了对待武术的态度。我后期又接触到了书法,这让我的生活变得更加的丰富充实。

  记者:王老师,您认为书法和武术有什么共通之处,两者之间又有什么差异呢?

  王全一:差异是“一动一静”,武术的外在是拳头,书法的外在是笔头。但两者都有一个共同的方法论,就是老子的《道德经》中的阴阳学。阴和阳是两个实体,相生相抗,互冲互补,也就是老子口中的“万物负阴而饱阳,冲气以为和”。武术正是这种关系的外在阐释,在武术中,你进我退,你打我闪,借力打力,我中有你的攻防技巧都能从阴阳学中寻到端倪;书法中的虚实,大小,浓淡,干湿也是和“道”万万不能抽离的。而我自身的武术和书法的艺术理念是把它两融汇贯通结合起来的。

  记者:王老师,在您的武术和书法的道路上,您觉得有没有对你十分重要给过你很大艺术上帮助的人?

  王全一:那一定是海灯法师了,现在的武校就是以此来命名的。他是我少年时期的偶像,在释永文大师的培训班学习时,一个偶然的机会,得见海灯法师一面。在我结束了三年的少林生活之后, 打听到海灯法师可能在四川峨眉山,1985年春节刚过,我变动身前往四川四处寻访海灯法师的踪迹。最终,被我在江油县重华镇本愿精舍找到了海灯法师。 “开始我对法师撒了谎,说是给他带了一封信,要不然根本见不到他。其实信就是我自己写的拜师信。”王全一笑着说。也许是因为有过一面之缘,法师让王全一先“练练吧”,练过之后又说“先住几天吧”。之后,我就留在了本愿精舍,跟随其他师父练功,法师会偶尔指点一下,直至一年后,法师才正式将我收为弟子。此后两年多的时间里,我潜心跟随法师,终于成为中国武术六段、武术散打一级教练、国家一级武术裁判。并最终创编自己的“闪电手、追风腿、霸王肘”三大绝技,威震海内。

  就是这两年多的时间里我的武术突飞猛进,才成就了现在的我。

  记者:王老师,刚刚您说武校是以海灯法师命名的,您现在也是一名成功的民办优秀武术教育家了,您办武校的初衷是什么?

  王全一:之所以以海灯法师的名号命名,是因为在武学上他是给我重大影响的一个人,我也希望我的学生通过我可以些许继承到海灯法师的武学精粹。办学主要的目的还是弘扬武术文化,这几乎是所以习武之人共同的梦想,我觉得既然是老祖宗有价值的东西就应该去继承发扬。我也十分愿意为一些喜爱武术的孩子们提供一个更好的学习武术的平台,我年轻的时候就想学习武术,但是那是没有现在这样多的选择、好的条件。现在看到这些习武的孩子,我都会想到年轻时的自己。

  记者:王老师,您在武术和书法上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得到了人们的赞誉,实现了自己人生的价值。而你怎样去通达更高的境界?

  王全一:我心中有四个梦:“读万卷书、交万个友、行万里路、做万件事”。为了践行“四个梦”,弘扬中华国粹,我坚定不移的向这个目标奋进。

责编:李新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