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来”为安徽发展加把劲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这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对安徽的赞美。安徽之美,美在秀丽的风景,也美在深厚的人文传统。近年来,安徽省在引智工程方面取得的长足进步吸引着更多外国专家来到这里,为人文传统续写新篇章。
合肥科学岛上的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研究基地是中科院在安徽设立的综合性科研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国家“外专千人计划”将材料科学家亚历山大·冈察洛夫与凝聚态实验物理学家尤金·格列戈良茨吸引到这里。在他们的带领下,青年研究团队利用自主搭建的设备,进行能源物质体系如超导体、半导体纳米材料等在高压负载下的物理化学性质研究取得一系列科学成果,论文在《自然》《科学》等世界权威杂志发表。
合肥学院是一所地方本科院校,曾经,从这里毕业的学生找到一份理想工作都不容易。如今,合肥学院引入国外师资力量,开展共建办学,将应用型人才培养作为教学重点。近3年来,该校学生获国家级奖项239项,其中国家级一等奖以上奖项就有40项。
法尔克·霍恩是汉诺威应用科学大学副校长,更是合肥学院、安徽高校史上首位“洋院长”。他将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教学管理模式与合肥学院实际情况相结合,落实了应用型人才培养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从2001年开始,霍恩每年带领德国学生来合肥开展“中德工作室”活动,促进了中德师生间的交流与融合。
打开一包蓝莓干,清甜的味道沁人心脾。这是安徽省农业引智的成果。近年来,外国农业专家的身影频频出现在田间地头:日本花甲专家香取茂男来到这里指导蓝莓修剪,以色列专家沙尼来皖传授草莓蜜蜂授粉、高架栽培和滴灌节水技术……
引智工程不仅将专家“引进来”,也促进了安徽省农业“走出去”。节水抗旱稻“绿旱一号”是安徽省农科院水稻所利用国家外专局引智项目平台从国外引进的耐旱水稻资源,经过自助遗传工程培育出的高产、耐旱、节水型水旱两用水稻新品种。在“一带一路”构想的时代背景下,安徽省农科院以耐旱水稻栽培技术的机械化、轻简化为主攻方向,在柬埔寨、老挝等适宜稻作区域成功种植,不仅提高了这些国家的水稻生产能力,还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开拓了境外市场。
安徽省外国专家局局长潘亚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要牢固树立‘择天下英才而用之’的人才观,积极参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等重大战略部署,加大‘走出去’‘请进来’力度,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国外才智支撑。”自2012年起,安徽省启动实施“外专百人计划”,计划引进50名至100名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外国专家。目前,安徽省已有8名外国专家入选国家“外专千人计划”,28名获中国政府“友谊奖”。未来,安徽在探索才智交流合作的道路上,会走得更远、更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