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水利万物,“引江济淮”重大战略性工程力争明年开建

24.06.2014  16:10
    “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横亘3000年,逶迤近1800公里,迄今世界最长的人工运河京杭大运河,便利了交通,沟通了南北,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繁荣了沿线大批城市。        1952年10月30日,毛泽东同志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设想。今天,现代人工运河——南水北调工程正紧张实施。它的建设,将有效缓解我国广大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局面。        青山遮不住,江水北流去。        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京杭大运河……都是国家版图重要的跨区域战略资源调配工程。当前,有安徽“南水北调”工程之称的引江济淮工程已全面展开前期工作。这是6000万江淮儿女跨越半个世纪的期盼,注定要在我们这代人梦圆;这是涉及皖豫两省一项跨流域的重大战略性水资源配置工程,泽被人口超过4100万。        6月20日,省长王学军沿着引江济淮工程规划线路,从位于最上游的枞阳引江口一路北行,来到合肥实地查勘和调研工程规划设计和前期工作情况。        调水济苍生引一江清水向北流        凡事皆有起点。引江济淮的起点,位于枞阳县。城市凭水起,因水兴,这是八百里皖江之上,镶嵌北岸的一座县城。        在这里的引江口,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引江济淮,早在数年前就已埋下伏笔。菜子湖,为枞阳县境内长江北岸支流水体,于双河口处接枞阳长河经枞阳闸连通长江,这是引江口之后的第一个湖泊水体。        菜子湖向北,与孔城河相接,该河流蜿蜒48公里,现状河底高程7~15米,底宽10~30米,是一条典型的排洪河道,孔城河与巢湖的支流罗埠河中间,隔着一个菜巢分水岭。        一个地利独具的路线已相当清晰,自南向北:长江-菜子湖-孔城河-分水岭-罗埠河-巢湖。        而放眼更大区域,自南向北:引江济巢、江淮运河、淮水北调,三段构成引江济淮的输水线路,规划总长超过1390公里。        作为引江济淮工程的最南段,将菜子湖一线打通,就能形成一条长江连通巢湖“引江济巢”的线路。而为打通引江济巢的菜子湖线路,合肥境内将实施三大工程:扩挖孔城河,按内河三级通航标准实施;切开菜巢分水岭,使孔城河与巢湖支流罗埠河连通,沟通两湖水系;新建庐江节制枢纽,包括节制闸和船闸,防止水位远高于巢湖的菜子湖对巢湖防洪形成威胁,同时满足船舶通行要求。        根据《引江济淮工程规划》,引江济淮的引江济巢段采用的是双线输水方案,菜子湖线路为双线输水线路之一。该引江线路口门为枞阳闸,江水自枞阳闸进入菜子湖后,北上经孔城河过分水岭入巢湖支流罗埠河,由白石天河注入巢湖。另一条线路是利用现有的凤凰颈闸站经西河、兆河入巢湖。        打通梗塞,实现一江清水,先入巢湖。        开辟“大运河”打通淮河通江达海“黄金水道”        在中国的水资源分布图上,不可否认存在着两个不等式: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水资源量占到全国河川径流八成以上;而在黄淮海流域,水资源量只有全国的1/14。        地处中国中东部地区的安徽,这种水资源南北分布不均有着最直观的缩影体现。皖北大地及以北的豫东部分区域,遍布对水的期盼。        经过约50载思想激荡,几番探讨、论证、勘测,甚至卓有远见的“先手棋”,有安徽“南水北调”之称的引江济淮工程终于将要付诸实践,按照计划,该工程将力争于“十二五”末,也就是明年正式拉开施工大幕。        如果说,南水北调主要是为了解决北方人口的饮用水瓶颈,那么,引江济淮工程则是一项以工业和城市供水为主,兼有农业灌溉补水、生态环境改善和发展江淮航运等综合效益的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是安徽省水资源配置战略工程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与水环境改善的重大基础设施。        打通梗塞后的滚滚江水一路向北,到达的第一个大型水域是八百里巢湖。作为引江济淮工程的一期工程,理论上讲,引江济巢一年可引8亿立方米江水进入巢湖,这对年均约9000亿立方米水量的皖江来说,不过是九牛一毛,但对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来说,约3年时间就能使其换一遍水,生态环保效益巨大。        更重要的是,引江济淮工程的实施,相当于开辟出一条“江淮大运河”,为淮河通江达海,再添“黄金水道”。        “这条线路的打造,将为庐江水运再辟一条‘黄金水道’,实现庐江的通江达海。”引江济淮线路重要流经地庐江县有关负责人表示,庐江县矿产资源丰富,水运通道的作用非常重要。同时,该线路也将改善庐江的水环境。        有关专家介绍,按照规划,引江济巢段全部按照三级航道标准打造,将来能够通行1000吨级船舶,是国内内河航运通航的最高标准。        清水映丹心世纪工程脉动皖江        水利万物,泽惠后人。        引江济淮工程沟通长江、淮河两大水系,穿越皖江城市带、合肥经济圈、中原经济区等三大发展战略区,对支撑皖豫两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胸怀宽广勇承使命,于国于民责无旁贷。引江济淮,国家战略、世纪工程。安徽是引江济淮的主要实施省份,合肥既在引江济巢工程中担当“排头兵”,又在其“中段工程”——江淮沟通中处于“咽喉”位置。        从枞阳引江口一路北上,经庐江节制枢纽至派河口泵站枢纽工程。派河口,派河巢湖口。如果说巢湖是引江济淮南段——引江济巢段的终点,那么,将来派河巢湖口就要成为引江济淮中段——江淮沟通段的南起点。派河泵站枢纽工程计划建于环巢湖旅游大道上的派河大桥附近,这意味着将来车行大桥,能清楚地看到派河泵站的壮观。        兴修泵站、疏浚派河……江水自巢湖顺着派河一路北上,将要遇到北上以来的又一道顽强阻隔。        站在蜀山区小庙镇街北村小蜀山干渠桥上,放眼远望,四周村庄错落有致。这里是江淮分水岭的脊背区域,一项注定将开创历史的水利工程,即将在这里实施——江淮分水岭沟通。        “巢湖之畔,将建设派河泵站枢纽,通过泵站的作用,把巢湖的水引入派河,同时对派河进行疏浚,水从‘扩容’后的派河流经蜀山泵站枢纽,继续向北,衔接淮河水系。这条线路,就是引江济淮工程的中段——江淮沟通段。”有关水利专家介绍,其中的蜀山泵站,把派河河道下游输送的长江水由7.6米提升至22.5米,抵达江淮分水岭。        “无论是通水还是通航,位于长江与淮河之间的江淮分水岭,都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该水利专家介绍,此处分水岭宽约32公里,如何打通它,是工程研究和方案比较的重点。经过比较,此处计划在修建明渠和隧道之间选择修建明渠,明渠长27公里,把巢湖的派河与淮河的东淝河连通起来,实现江淮的沟通,同时也为下一步江水继续北送奠定基础。        突破重围,江水将一路北送,到达东淝河后向北挺进至淮河,为淮河注入新的活力。大江北去,一脉相承,构筑出全新“水网”,对促进巢湖流域、淮河流域乃至整个安徽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