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综合症”怎样应对?
身在学校心还没收回来
“孩子假期里把心都玩野了,现在还没收回来。晚上想着看电视、打游戏拖着不睡觉,早上闹铃响了好久还赖床不起,有几次差点迟到。 ”2月29日,家住合肥市马鞍山路一小区的赵艳说。
赵艳的儿子读小学四年级,寒假期间,她和爱人要上班,出于安全考虑,她轻意不让孩子独自出门玩耍。赵艳给孩子报了一个兴趣班、一个补习班,每周共4次课。除了“上班”、写寒假作业,孩子假期里大部分时间用于看电视、打游戏、睡懒觉。 “我想着孩子一个人在家挺无聊,做完功课玩一玩、睡个懒觉也无可厚非,就没怎么管。 ”赵艳告诉记者。
新学期开学后,赵艳发现,孩子已经很难适应上课时的作息规律,学习上也难以集中精神,“写作业不专心,一些很简单的题目也做错了,经常写到一半就去玩过年时新买的玩具。老师布置的网上作业,他十几分钟就做完了,却还抱着鼠标不撒手,趁机打游戏。 ”
2月26日,合肥家长李先生打电话向心理专家求助。他说,女儿开学前后不仅“时差”没调好,人也变得闷闷不乐,“我们跟她说话,她也爱理不理,有时还对我们发火。 ”
李先生的女儿今年读初三,寒假作业比较多,过完年从老家回来,作业还有很多没做完,孩子就有些急躁,紧赶慢赶做作业。后来得知班里不少同学假期报了补习班、提前学习了新学期的课程,本来成绩就不太理想的女儿更加忧心忡忡。
“孩子有一次跟我说,学习搞不好,怕开学。开学后,她每天放学回家就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不知道是在学习还是在发呆,喊她出来吃饭,她常回一句‘烦死了’。 ”李先生说,他与其他家长交流,发现不少毕业班的孩子都或多或少存在类似的问题。李先生希望,在心理专家的帮助下,女儿的“开学恐惧症”能早些结束。
心理压力催生负面情绪
2月27日开学报到当天,在蚌埠市师范附小读二年级的女孩小妮,用爸爸的手机给自己的“小伙伴”发语音微信:“又开学了,睡不成懒觉了。 ”几分钟后,远在合肥的小表哥回复她:“你太幸福了,我们都开学一个星期啦。而且我语文没考好,好丢人。 ”
妹妹小妮和表弟的开学烦恼,在14岁的刘晓(化名)眼中都是不值一提的“小儿科”。她告诉记者,自己的开学压力,主要来自城乡差距。刘晓的父母都是农民,在蚌埠做小生意,收入一般,虽然平时在经济上不会克扣孩子,但敏感的小女孩还是感到自卑。
“开学第一天就很痛苦,城里孩子大都是家长开车接送,关系好的孩子还会一起聚个餐。我们家没车,爸妈也没空送我,同学间的聚餐聚会,只要不是学校组织的,爸妈都不让我参加。 ”刘晓说,新学期,同学们大都更换了新书包、新文具,条件好些的同学还会“晒”名牌服装、新年礼物和丰厚的红包,自己在物质上与他们差距很大,每到开学这种对比就更加强烈,她心里很不好受。
15岁的合肥某中学高一女生晓静(化名),在开学报到的当天离家出走,直到第二天下午才被家人找到。上学期快结束时,晓静所在的学校因为大雪提前放假,期末考试也推迟到新学期举行。“开学要考试,寒假功课也没准备好,担心考试考不好。 ”晓静的家长介绍,孩子是因为学习压力大,才选择离家出走。
在假期结束之后开学之始,中小学生所表现出的一种明显的不适应新学期学习生活的、非器质性的病态表现,心理学家们称之为“开学综合征”。表现在生理上,多为失眠、嗜睡及一些查无原因的头晕、恶心、腹痛、疲倦、食欲不振等;在心理上则多表现为:记忆力减退、理解力下降、厌学、焦虑、上课走神、情绪不稳定等。心理医生认为,这些表现都是人潜意识的心理防御机制将一些不愿面对的、不认同的、被压抑的、不愉快的负面情绪,转换成一些躯体症状而造成的,并会持续一段时间。
“造成孩子‘开学综合征’的因素有很多,但主要还是学习压力。特别是成绩不理想的孩子,容易自我否定,产生挫败感,对学习和学校产生排斥和恐惧心理。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郑燕说。
合力护航化解成长烦恼
2月29日下午,合肥市翡翠小学校园里一片欢腾,不同年级的孩子们在这里参加交换节,交换自己的玩具、书籍和各种小玩意。 “太好玩了,我用自己的旧玩具换了这些宝贝,还给妈妈换了一条项链。 ”捧着自己在交换节上的“战果”,四(2)班学生小安高兴地说。现场老师刘盼盼介绍,新学期伊始,学校通过举办交换节让孩子们参与实践,学会分享,放松心情,也可以调节一下紧张的学习气氛。而在开学前夕,学校就已提醒家长调整孩子的作息规律,以便开学后尽快适应校园生活。
初中、高中学生,学习压力较大,有的孩子假期报了多个补习班,开学后寒假功课没完成、新课业又压了上来,难免心慌意乱;有的孩子春节期间熬通宵看电视、打游戏、抢红包或是跟着父母到处走亲访友,看着像在放松,实际上身体和心理状态都没有调整好。放寒假前,怀远县中学教师赵春翠就向自己的学生支招,建议他们合理安排学习与生活,做到生活规律,劳逸结合,放松而不放纵,“假期里休息好,身体好,放松心态,才能以良好的状态进入新学期。 ”
对不少家长来说,孩子放假了,他们还要忙于工作,想监督孩子少看电视、不睡懒觉都很难做到。合肥家长李楠希望用人单位在中小学寒暑假期间,尽量不要安排家长加班,特别要把带薪休假制度落到实处,“让家长多点时间陪伴孩子亲近自然,放松心情,让孩子在新学期里轻松上阵。 ”
“一个班级、一所学校,拔尖的学生总是有限,大部分孩子在付出辛苦努力后都无法超越成绩好的学生,又无力改变现状。面对新学期,怎能不心生焦虑? ”郑燕表示,家长和老师应当多了解一些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知识,正确引导孩子释放心理压力,理性应对学习、生活中的挫折和问题。
郑燕还建议家长调整对孩子的预期,不要唯分数论成败,“每个孩子的兴趣和特长不同,就好比让老虎、狮子、兔子和猴子一起去比赛爬树,肯定累死也比不过猴子。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不要因为考试成绩不好或一两门功课‘短腿’就否定孩子,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 ”
四招帮你调整开学状态
如何尽快缓解和消除新学期开学时的种种焦虑与不安,赶走“开学综合征”,专家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积极暗示,自我减压。自我暗示是靠思想、语言,对自己施加影响以达到心理卫生、心理预防和心理治疗目的的方法。通过自我暗示,可以调理自己的心境、感情、爱好、意志乃至学习能力,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比如,面临紧张的考场,反复告诫自己要沉着。
适当加压,主动调整。适当的压力能够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快调动起来,起到“润滑剂”的作用。学生可适当给自己些压力,反思一下上学期的不足,进行查漏补缺,看看哪里需要改进,同时制订新学期的计划并付诸行动。
按时作息,生活规律。状态的调整首先要从作息起居上入手。很多学生都把假期当成睡懒觉、疯玩的“大好时机”,经常很晚才睡,人体生物钟被完全打乱了。假期时养成良好的作息规律,尽可能地遵照学校日常作息安排,这样就不存在过渡期的问题,一开学就能很快进入状态。
合理饮食,加强锻炼。假期饮食睡眠不规律,极易导致身体免疫机能下降。开学后高强度、快节奏的校园生活易使肠胃出现问题,产生不适。开学初期在保证营养的前提下,最好多吃一些粗纤维食物,注意补充水分,改善体质,增强抵抗力。户外体育运动不仅能够锻炼身体,而且有助于改善学生头昏脑胀、昏昏欲睡的混沌状态,提振精气神。另外,和同学好友一起学习、购买学习用品等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习兴趣。 (闻则)
来源: 中安在线-安徽日报 作者: 贾学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