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起绿洲守望丝绸之路经济带

26.12.2014  17:42
   中国绿色时报12月23日报道(记者  李燕  通讯员  刘芳)  决不让敦煌成为第二个楼兰!甘肃敦煌是全国防沙治沙的重点县市,市委、市政府一直把防沙治沙作为“守护家园”的重要举措,带领全市人民与风沙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持久战,先后被林业部评为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三北防护林体系二期工程建设先进单位。
  “豁出一辈子,做好一件事”,甘肃省民勤县宋和村原大队党支部书记石述柱带领乡亲们固沙造林、发展经济。在风沙口上栽植白杨、沙枣1600亩,梭梭、花棒等沙生植物5500亩,经济林1500亩,使2400亩弃耕地得以复耕,营造出一个林粮间作的万亩林场。不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有他们的贡献。
  甘肃是全国防沙治沙重点省份,沙化土地集中分布在敦煌、民勤等河西地区,多年来,全省人民团结一心,在茫茫沙海中建设了颗颗绿色明珠,维护着丝绸之路的和谐安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生态保障。
  甘肃省林业厅副厅长张平对《中国绿色时报》记者说:“‘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提出,给甘肃带来了发展机遇,丝绸之路的绵延穿行离不开绿洲的支撑,我们将抓住机遇,继续加强防沙治沙,建设沙区绿洲,维护地区生态安全、人民安居乐业和历史传承。”
   多措并举 沙退绿增
  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分别占甘肃国土面积的45%和28%,历届甘肃省委、省政府和沙区各级地方政府把防沙治沙作为重要战略任务。
  近年来,甘肃深入实施“生态屏障行动”,探索生态建设投入长效机制、技术模式和管理机制,防沙治沙取得重大成效。目前,甘肃已对7500多万亩的沙化土地进行了治理,全省荒漠化土地面积减少了202.35万亩,沙化土地减少168.15万亩,沙区环境不断改善,群众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小康社会建设快速推进。
  “十二五”期间,甘肃省财政将防沙治沙投入纳入年度预算,每年下达项目补贴资金520万元。为加大石羊河流域特别是民勤县的治理力度,省政府予以特殊支持,每年倾斜资金1000万元,用于重大风沙口和沙化土地治理。在增加财政投入的同时,信贷资金对防沙治沙的支持步伐也明显加快。2013年8月12日,中国银监会甘肃监管局和甘肃省林业厅联合发出《关于转发林权抵押贷款实施意见的通知》,要求各市(州)林业局、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邮储银行、各省级农村信用联社积极开展林权抵押贷款工作。
  多年来,甘肃调动林业、农业、水利、气象等行业部门,多管齐下,标本兼治,坚持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重点防治与区域防治相结合、人工治理和自然修复相结合,整体推进防沙治沙工作。积极总结推广先进适用技术,选用梭梭等优良乡土树种,普及深栽、保水剂、节水滴灌等抗旱造林技术,有效地提高了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建立防沙治沙科技服务体系,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林业技术教育培训,提高林业专业技术人员和农民的能力和水平。这些措施极大地提高了防沙治沙工程建设质量。
  在常年依法进行的“三禁”活动的基础上,实施了全省重点生态脆弱区的封山禁牧工作,开展专业管护,推行舍饲圈养,实施封沙(滩)育林(草)。针对沙区降雨量稀少干旱缺水的实际,大力调整农业生产结构,采取关井压田、节水灌溉等措施,构建高效农林牧复合系统;积极发展经济林果、灌草饲料、中药材、沙漠旅游等特色林业产业,拓宽了农牧民增收渠道,促进了沙区生产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防灾减灾能力和生态承载能力逐步提升,沙区可持续发展能力有了较大提高。
   立体宣传 全民参战
  防沙治沙任务重、战线长、难度大。如何调动社会力量投入防沙治沙?
  甘肃从舆论入手,运用现代媒体,不断拓宽宣传渠道,起到事半功倍效果。他们利用“3.12”“6.17”“12.4”等纪念日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现场咨询、接受媒体采访开展生态省情教育,并通过建设治沙展览馆、制作系列专题片、举办大型公益活动、开设专栏等形式,多层次、多角度地开展了防沙治沙、林业产业、资源管理宣传教育活动。
  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社、香港文汇报等知名媒体大力宣传民勤防沙治沙的成效和先进典型。央视新闻频道“真诚沟通”栏目组、新华社“地球绿飘带”报道组就民勤防沙治沙制作了《治沙愚公石述柱》等专题宣传片。新华社、人民日报强力推出《决不让楼兰悲剧重演》《不让敦煌变楼兰》等一批生态新闻作品。甘肃还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在省级林业门户网站上设置防沙治沙专栏,快速传递防沙治沙方针政策等信息。
  多种形式的广泛宣传,逐渐营造了全社会关心、关注、支持防沙治沙工作的良好氛围,建立了公众参与体系,有效地推动了防沙治沙工作的社会化发展。
  奇瑞汽车有限公司等国内外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踊跃参与民勤生态治理,建成了奇瑞林、组工林、青年林、军民共建林和“保护民勤绿洲”共青团生态公益行动暨“共青团防沙治沙林”等社会援助造林基地。
  敦煌黄渠乡农民郑尚成先后投资220万元在北湖风沙口栽植防沙治沙林500多亩40万株,梁虎投资150万元流转农民耕地1100亩,栽植经济生态兼用树种24.2万株,为敦煌防沙治沙和生态环境治理树立了榜样。
   担负使命 护佑新丝路
  “新丝路”经济带与古老的丝绸之路既一脉相承,又在新的历史坐标上,凸显时代特征和科学内涵。
  张平说:“甘肃林业将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总体方案》,努力把甘肃打造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明珠。
  敦煌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总体方案》着力构建的三大战略平台之一。2013年,国家林业局把敦煌列入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并被确定为全国沙化土地封禁保护补助试点试验区。他们乘势而上,科学编制了《敦煌市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建设规划》(2013年-2020年)和《敦煌市鸣沙山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补助试点实施方案》,规划主要以科技进步推动全市防沙治沙工作,在项目方案编制、组织施工、管理和技术等方面,得到了中国林科院、中科院寒旱研究所、甘肃省治沙研究所、甘肃省林科院等科研院所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在治理方式上,采取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综合治理,形成了乔灌草的空间互补。在技术应用上,大力推广先进实用的防沙治沙新技术,重点推广采用HDPE新型阻沙固沙网沙障等技术。
  通过全面推进敦煌示范区建设,到2020年,库姆塔格沙漠外围沙化土地封禁保护、莫高窟风沙危害综合防护、防沙治沙政策体制创新、经济林果产业发展和沙区沙漠旅游产业发展等7个示范项目将陆续实施,治理荒漠化面积达393万亩,生态环境良好、农民收入提高、经济持续发展的新敦煌将出现在世人面前,为加快甘肃防沙治沙进程树立样板和示范带动作用。
  张平说:“河西走廊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和独特的文化资源,‘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为甘肃实现绿色发展创造了新的契机和挑战,我们将担负起林业生态建设新的历史使命,加快绿洲防护体系建设,把河西走廊乃至甘肃装扮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耀眼的生态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