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建筑大学记者团:执笔写青春,无悔校媒路
今年是安徽建筑大学大学生记者团走过的第26个年头了。记者团成立于1988年,是安徽建筑大学的老牌社团之一,自成立以来,就活跃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在校内的各个活动现场,大家都能见到学生记者的身影。趁着刚刚过去的记者节余热,让我们一起来聊聊关于记者团、关于校园记者的那些事儿。
执手中笔,记身边事
作为“省级优秀学生社团”、“省十佳记者站”、“校标兵社团”等众多荣誉的获得者,25 余年来,记者团从采写院系小新闻,到承办学校大型活动的采写任务;从版面上的小小豆腐块,到每周一期的《建大通讯》;从传统的纸质媒体,到新浪微博、百度贴吧、微信平台的网络宣传;从海报、板报的图文自我介绍,到网上阵地的视频、音频风采展示;从校内大事小情的信使,到关注社会热点的新闻人;从学校的优秀学生记者,到采访国家级大赛的“传播大使”……记者团见证了安徽建筑大学的每个重要时刻。
美国著名记者普利策说:“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瞭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报。”也许我们还不能企及到“瞭望者”这样的高度,但是我们会力争成为报道校园新闻的急先锋。
作为一名校园记者,挖掘和报道校园新闻是我们最重要的工作。一支笔,一个本,一台相机,一份责任,这就是我们拥有的全部工具。凭借着这些简陋的工具,我们在校园里纵横捭阖,捕捉每一个精彩瞬间,分享着每一次校园活动的喜悦,记录优秀学子的经验,了解名师背后的故事。这时候,我们已经不仅仅是一名记录者,更是一名校园文化的宣传和弘扬者。尽管期间有着汗水和不解,有着辛酸和委屈,但看到自己倾注热情和心血的作品在通讯上发表,在校报上刊登,在校网上被大家浏览时,那些经受过的磨难终究变成使嘴角上扬的力量。
执手中笔,写身边事,我想,这就是对校园记者工作的最好诠释。
酸甜苦辣,铭记心间
团内的人都说,记者团是最忙碌的社团。的确如此,从学期伊始的迎新工作、军训纪实,到金秋时节的运动会报道,再到临近期末的团刊《view看建》的筹备,一个学期下来,日子就在一期期通讯间飞过了。我们常常是一个任务还没完成时,就在准备着下一个活动了。在这工作期间,每一位记者的心里都有着酸甜苦辣。当记者还会“酸”?当然“酸”,当室友都在宿舍睡觉或者打游戏,你却不得不去出任务时;当同学们都在悠哉吃瓜子看电视,你却在旁边处理照片时;当室友周六晚上去HAPPY,你却要去开策划会时;当运动会期间同学们都结伴出去游玩,你却还要早上七点钟搬桌椅赶到操场时。那些时候心里酸得不得了,“他们的闲暇时间都可以玩儿,我却还要在记者团做这些事儿!”心里不是没有过这些抱怨的,但是这些小小的抱怨,跟在记者团里的“甜”比起来就丝毫不算什么了。
在一次次不得不去出采访任务的时候,我们有幸采访到优秀学子,我们畅谈理想,与他们交流学习好方法,吸收先进经验,他们还告知我们随后将要学习的科目与较好的资料,这些都是我们今后的学习之路上宝贵的财富;也曾为了解学院学风建设而采访过学院书记,学会了从不同角度对待一件事,学会了换位思考,更加明白了老师们的良苦用心。
加班加点处理完照片,看到自己拍摄的照片在校网上被大家浏览并称赞的时候,在策划会上提的新闻点被采纳,自己的发言被关注的时候,一次次活动的圆满举办,自己的沟通能力和领导能力逐渐提升的时候,在这里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路同行的时候,心里都是甜滋滋的,因为我们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所在,看到了自己耕耘后的劳动成果。
不仅如此,记者团更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每一次集体活动大家都聚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场面热热闹闹,笑声不断;在分配任务的时候,各个部门相互配合,互相扶持;在工作不尽如人意的时候,伙伴们会积极地给予帮助与指正。正是因为有了这个大集体,组稿到凌晨三点的“苦”不算什么,因为有小伙伴们的陪伴;任务重时间紧的“辣”也不算什么,因为我们一起分担!
深爱于此,无悔青春
有人说,记者是生命中的歌者。也有人说,记者是无冕之王。我们并没有那么大的梦想。我们这群人只是热爱着她带给我们的挑战和成长,在最美好的年华里,我们曾在记者团奋斗过,那些熬夜写稿的日子,那些风雨兼程出任务的日子,都将在我们的回忆中闪闪发光。
在许多年后,再次回眸大学生活时,我们都可能会驻步于在记者团的日子。或许,因为记者团,我们才发现自己有些东西原来从来都没有放弃过,也或许,因为记者团,我们逐渐成长。我们深爱着记者团,我们也为自己是一名校园记者而倍感自豪。
笔尖渗透着辉煌,镜头闪耀着光芒。用笔触与镜头记录我们的青春,无悔这一条校媒路!(袁珏 特约通讯员:张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