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财政厅厅长罗建国:应放宽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服务

16.03.2016  12:15

      全国人大代表、省财政厅厅长罗建国认为,安徽的财政要想把蛋糕做好,要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不动摇,落实好财政民生政策的最后一公里。在今年“两会”上,他还建议,政府在加大财政对公共服务投入的同时,应放宽社会资本进入限制,将一部分公共服务项目交由市场主体运营。

      声音

      “改善民生是财政工作部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十二五’期间安徽财政共投入民生工程资金3051亿元,累计实施了43项民生工程,推动了一大批民生领域问题的解决。 ”

      “建议发挥财政的撬动作用,放宽社会资本进入限制,将一部分公共服务项目交由市场主体运营。 ”

      “十二五”安徽民生投入超八成

      罗建国介绍称,“十二五”期间我省实现了财政收入1.7万亿,年均增长14.2%,实现财政支出2.2万亿,年均增长15.1%。其中,在民生方面的累计投入达到1.8万亿,民生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由“十一五”末的76.9%提高到83.7%,极大地推动了一大批民生领域问题的解决。另外,“十二五”期间我省共投入民生工程资金3051亿元,累计实施了43项民生工程。“财政目标就是要服务经济社会的发展,服务改革、服务民生,通过财政目标的实现来推动财政工作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罗建国表示,今后安徽财政将继续在民生领域作为一个抓手推进民生问题的解决,进一步缩小城乡公共服务的差异,“安徽的财政要想把蛋糕做实做优做强做好,就要厚植财源不动摇;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不动摇,要兑现好财政资金的保障,落实好财政民生政策的最后一公里。”

      公共服务应放宽社会资本进入

      “部分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较大、群体间公共服务供给不平衡的矛盾仍然突出。一些地区公共服务供给质量还不高,效益还不好。”罗建国建议,在加大财政对公共服务投入的同时,发挥财政的撬动作用,放宽社会资本进入限制,将一部分公共服务项目交由市场主体运营。目前,我省在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方面,已经有ppp项目落地,比如成功申报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的池州PPP项目就打捆了25个项目。他认为,在这些方面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本的力量,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

      罗建国还建议,在一些政府监管与服务相分离的领域,全力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拓宽公众参与公共服务治理的途径,探索公办民营、民办公助模式,积极引入市场竞争的理念和机制。

      在贫困地区增加专项资金

      罗建国表示,要正视财政的短板,“短板找准了,找全了,工作才能更加精准、更加务实。”比如,在保证公共服务均等化上,罗建国就建议,加快建立事权与支出相适应制度,进一步巩固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提高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健全资金投入、政策统筹、项目整合机制,加快推进贫困地区公共服务建设水平;坚持以普惠制方向,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为老年人、残疾人、孤儿等特殊群体提供有针对性的公共服务,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

      此前,安徽省曾做了有益的探索,比如,在帮扶弱势群体方面,安徽解决了农村老村干、老民师、老放映员、老公路养护工、老农技员、老兽医、老拖拉机手等七类“老字号”群体生活困难,惠及60余万群众。今年安徽省还决定,在贫困地区增列专项扶贫资金预算,支持推进贫困地区农村道路建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