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廖永林:供地新常态,有保有压因势利导

28.02.2015  10:11
          2015-02-26 | 作者: 乔思伟 | 来源: 中国国土资源报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往粗放增长、增量扩能的老路子遇到深度调整。这在土地利用上也有着切实反映,显著标志是:2014年建设用地供应呈持续下降态势,全国工矿仓储用地下降三成,房地产用地降了1/4,基础设施等其他用地基本持平,土地供需压力有所缓解,同时节约集约用地亟待向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推进。
        “首先要考虑的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土地利用怎么办?供地政策如何做好支撑?”谈及新年打算,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管理司司长廖永林开门见山,思路清晰: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落实新定位,在转方式、调结构中,完善和落实好支持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土地政策,全面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发挥好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决定性作用。
       
          有保有压,找准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平衡点
       
        新常态下,虽然用地需求有所减缓,但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用地量仍然很大,供地关键是找准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平衡点。“要主动适应经济结构从增量扩张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重的深度调整,努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认真分析土地需求新变化。”廖永林说。
        过去的一年,土地利用管理司调研成果斐然,及时调整、实现发展方式转变的用地支持政策,体现在推进养老、健康、文化创意、体育、物流、旅游、现代保险业等近30份国务院文件中。“今年要把这些政策落实好。”廖永林说,要继续配合相关部门,推动国务院发展科技创新产业、促进消费和城镇健康发展等要求,提出用地支持的政策意见,如出台《关于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用地政策的若干意见》,为转方式、调结构做好用地支撑。
        廖永林表示,今年在稳增长方面,利用司主要任务是要保障铁路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如确保今年60条铁路用地,认真落实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做好中国铁路总公司改制中土地资产处置、土地综合开发相关工作。
        惠民生方面,要对2015年全国700万套保障安居工程建设任务,继续实行计划单列和快速审批,做到应保尽保。
        “有保有压是坚持不变的原则。”廖永林说。压的方面主要是完善和落实供地目录,对高消耗、高污染的项目,限制或严格禁止土地供应,同时通过土地政策,支持企业兼并重组、加快优势富余产能走出去的步伐,化解一些行业的过剩产能。
       
          多管齐下,将节约集约用地向纵深推进
       
        “高举节约集约大旗,2015年要围绕落实《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规定》和《关于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指导意见》,推进几方面的工作。”廖永林一一列举。
        一是巩固节约集约用地专项督察工作成果。这是一项重点工作,将研究制订批而未用和闲置土地盘活利用工作方案,对宗数多、面积大的地区通报公示,特别对一些处置不力、数量大、影响不好的政府原因闲置土地,定期跟踪通报,督促政府,合力解决这一“老大难”问题。
        “其间,要加大供后监测监管力度,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和遥感信息手段,监管地块动工情况,完善监测监管系统针对闲置土地的功能。”廖永林强调,对监测系统中未按期开工一年以上土地总面积超过近5年平均供地量的市县,暂停新增建设用地供应。
        二是改善完善工业用地相关制度。“2015年初,国务院领导对防止企业严重浪费土地有新的重要批示,我们要建立工业用地退出机制,从工业用地供应和促进低效用地盘活两个方面,防止企业圈地、囤地,浪费土地。”廖永林说,要完善工业用地地价市场形成机制和价租税体系,适时发布新的《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提高工业用地价格。
        三是继续开展节约集约用地考核评价。包括对“十二五”期间全国及各省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下降目标落实情况进行评估,研究“十三五”相关目标和方案;全面推进城市节约集约用地评价,完成开发区节约集约用地评价,向社会公布国家级开发区评价成果。
        四是健全完善和进一步落实建设用地标准控制制度。如发布实施光伏、体育项目土地使用标准,修订工业项目、石油天然气工程项目用地标准等;创新土地使用标准管理方式,加快节地技术、节地模式的政策转化。
       
          管好老本行,建设诚信体系,防范关联风险
       
        “市场配置资源,现在有的地方是说一套、做一套,因为市长比市场更有效力——市长的效力是今天拍板明天就干,而市场做不到。2014年的相关审计显示,土地供应中量身定做、改变土地使用条件等违法违规情况不少。”廖永林指出。
        “土地市场建设是我们的老本行,责无旁贷要管好。新常态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只能进不能退。”廖永林表示,要按照国务院相关要求,开展土地市场诚信体系建设试点,落实对失信主体土地利用的惩戒措施,如对违法违规用地企业停止供地。
        “地方政府也有责任,批而未用土地很大一部分是政府原因造成的,因而对地方政府的诚信也要挂牌。不仅针对用地主体,也要针对供地主体。”他透露,要选取试点城市,建立土地市场诚信管理制度。同时继续扩大国有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范围,清理地方用地优惠政策,修订出台新的城镇土地等别。
        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对“资源经济”的惯性依赖,使得地方政府债务和金融风险浮出水面。建立相应的防范和化解机制,严防发生系统性风险刻不容缓。廖永林指出,要按照国家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新要求,探索土地供应前期开发和土地储备融资的衔接政策,按照新融资政策的规定,调整完善土地储备信息监管系统。他表示,要摸清土地储备机构风险到底有多大,没开发的地有多少,抵押的土地、抵押的钱有多少,研究地方债清理以后土地储备下一步怎么走,解决新融资条件下土地开发储备等问题。
        近5年,房地产经历了一次从拉升到疲软的巨大波动,当前库存高企,投资下滑,预期不明朗,中央和地方都表示要保持房地产市场的健康稳定。为此廖永林指出,要密切跟踪市场变化,开展新常态下房地产市场定位和土地供应政策研究,继续做好稳定房地产市场的土地供应。
        2015年是国土资源领域改革深化的关键一年。廖永林表示,要按照中央部署和部内分工,配合相关司局,慎重稳妥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宅基地改革试点相关工作。同时,开展政策探索与储备,如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后,供地主体多元化研究,确保重点改革稳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