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师范学院突出应用强化内涵 推动师资队伍建设迈上新台阶
人才是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源。合肥师范学院作为一所新建本科院校,充分认识到师资队伍建设对于学校事业发展的关键性作用,始终坚持“人才强校”的发展战略,突出应用,强化内涵,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专任教师总数由312人增加到716人,高级职称教师数由86人增加到238人,硕博士学历人数由153人增加到630人;教师中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有10人入选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7人荣获省教学名师称号,10人荣获省教坛新秀称号,4人入选省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1人入选省第二批宣传文化领域青年英才,1人入选省高校学科拔尖人才;有55人认定为双能型教师,有85人具有行业背景资格;建设省级教学团队7个,获省级教学成果奖22项,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省级以上科研奖励19项,国家专利74项。
转变观念,牢固树立“人才是事业发展第一资源”工作理念
合肥师范学院由成人本科高校改建为普通本科高校,普通本科教育更加注重人才培养过程,更加注重学科专业梯队,更加注重知识系统性传授的特点,对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学校从普通本科教育特点出发,始终坚持将人才作为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源,从思想观念、体制机制、日常管理等方面,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将工作理念纳入发展战略。学校在各项工作中进一步明确和突出了“人才强校”的发展战略,始终坚持师资队伍德育为先,增强教师的职业光荣感、使命感和责任感的同时,优先保证教师生活待遇高于其他岗位人员,优先为教师的成长成才搭建平台。将工作理念纳入发展规划。坚持将师资队伍建设作为 “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专门制定出台了“十二五”师资队伍发展规划,从指导思想、发展理念、工作思路等方面对师资队伍建设进行了科学的顶层设计。将工作理念纳入体制机制。始终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党委定期听取人才工作进展,协调解决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成立了人才工作领导组,负责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将工作理念纳入日常管理。作为新建本科院校,在资金较为困难的情况下,学校始终坚持以教学基本建设为主,优先保证了人才引进和师资队伍建设的资金投入。
以德为先,提升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定期表彰优秀教师
强教必先强师,强师必先强德。学校坚持把师德教育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突出位置,初步形成了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建设工作机制。组织开展了“学陶师陶”、师德标兵评选、教学名师评选、“最受学生欢迎的十佳教师”和感念师恩等系列活动,近三年先后表彰师德先进30余人次,表彰先进,树立榜样,营造了良好的师德氛围。大力加强体制机制建设,制定出台了《合肥师范学院关于加强和改建师德建设的实施意见》《合肥师范学院学术道德行为规范实施细则》等规章制度10余项,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日常行为等方面对师德提出了系统要求。在年度考核、职称评审、岗位聘任等工作中,出台考核细则,进一步落实了“师德一票否决制”。将师德建设纳入日常管理,进一步明确师德标准,明确提出了“十要十不要”,教师日常行为举止得到有力规范提高。改建以来,获省优秀教师7人,省模范教师4人,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个,省优秀教育工作者3人,省高校优秀辅导员2人次,学校先后获安徽省第六、七、八、九、十届文明单位,2005年获评首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蝉联第三、四届全国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提升内涵,推动师资水平迈上新台阶
增加总量,保证基本教学需要。 对照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需求,以满足基本教学需要为导向,扩大教师队伍总量的同时,加大应用型专业教师引进力度。一方面,加大人才引进力度,近三年引进专任教师191人;另一方面,加强外聘教师队伍建设,根据应用型办学需要,聘请具有丰富行业经验或行业(职业)从业资格证书的兼职教师172人,初步建成了一支以我为主,专兼优势互补且基本满足教学需要师资队伍。同时,学校实施了校院(部)两级管理,扩大院部办学自主权,支持和推动院部加快应用型师资建设步伐,师资队伍建设与学科专业吻合度不断增强。
项目带动,加强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设立专项培育基金,组织实施了“136人才工程”项目,首批选拔校学术带头人12名、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16名、中青年骨干教师23名,项目培养对象围绕项目要求,公开发表论文490篇、出版专著48部(本)、获发明专利8项,获国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8项、省部级科研项目71项、承担产学研横向课题项目25项,组建省校两级教学和学术团队35个,对师资队伍建设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以质量工程项目为依托,获省级质量工程项目87项,聚集吸纳了一批教师参加项目研究和团队建设。启动实施了柔性人才引进项目,电子信息、经济管理、计算机科学和体育科学等学科引进高水平人才13人,带动了人才队伍建设。
举行青年教师拜师仪式
强化指导,促进青年教师队伍建设。 作为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占师资队伍的65%,决定了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特殊性和关键性。一是加强青年教师入职培训,组织实施了青年教师导师制和岗前培训工作。优化岗前培训,加强基本教学规范和校情培训,增强制度观念,明确职业发展目标;实行新教师教学准入制度,启动实施了首批教学岗位资格认定工作;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为新进教师安排一名导师,在导师的班上跟班听课、在导师指导下完成一门课程教学环节设计、公开发表论文1篇,从明确导师与新教师责任、义务及实施成效等方面量化导师制成效,推动了青年教师导师制落到实处。搭建成长平台,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强化教师成长成才指导,组建了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启动实施了“青年教师成长计划”、“青年教师职业规划”和助教制,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指导。组织开展基本功大赛、“名师工作坊”、“教学沙龙”、“全员集体备课”等活动,设立名师讲堂,搭建了教师交流平台,切实提高了教师教学能力。推进青年教师“三进”(进学科、进梯队、进团队)工作,组建教学团队36个,其中省级教学团队7个、校级13个;获高校省级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项目立项60余项。加强在职培养培训,推动教师成长成才。近三年选派在职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43人、攻读硕士学位15人、进修访学12人,学缘结构和知识结构得到改善。设立教师培训专项经费,组织参加精品课程、双师型骨干教师等培训60余人次。加强外在督促,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质量。组织实施了全覆盖式“课堂教学人人过关活动”,对未能过关人员实行了推迟职称评审等处理,切实推动了青年教师早日站稳、站好讲台。校教学督导团对青年教师实施了逐人课堂教学质量督导工作,启动实施了校领导和处级干部深入课堂听课制度,既提高了学校对基层教学情况的了解,也督促了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识。
举行教学沙龙交流教学经验
突出应用,切实提高了师资队伍与事业发展需要的契合度
实施行知计划,提高教师专业技能和应用能力。 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制定出台了《“行知计划”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合肥师范学院“双能型”教师资格认定实施办法》,明确了应用型师资队伍的基本思路和工作举措。及时调整人才引进考核标准,对具有职业(行业)证书或实践工作经历的优先,强化了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加大教师进修的审核力度,使教师的培养培训更加符合学校学科发展和事业发展的需要,教师队伍质量不断提高。先后选派890名教师到行业(企业)一线进行实践或挂职锻炼,促进产学研结合,提升教师应用能力。同时,聘请了一支具有专业(行业)职业资格和专业(行业)职业任职经历背景的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在课程任教和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等方面,与专任教师优势互补,推动了应用型人才培养和教师应用能力提高。
教师暑期赴企业挂职研修
推进横向合作,提升教师产学研育人能力。 大力推动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积极融入安徽省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先后组织参加合肥、皖北地区产学研对接会9次,成功对接项目44项,支持教师与企业开展横向合作科研项目26项,提高了教师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识和能力。推动教师积极参与校企共建的DSP实验室、PCB、SMT生产线、动漫制作实训中心、蓝莓果酒研发基地等,切实提高了教师与企业的互动。启动实施了教学能力提升工程,以项目带动和支持教师将实践能力转化成应用型育人能力。通过与包河区教育局、蒙牛乳业、大名实业等校地(企)合作育人,鼓励支持教师企业或中小学实践锻炼。启动实施了“双百计划”,目前已选派200多名教师深入企业或中小学挂职。
组织教师参加产学研合作对接会
凝炼师范特色,提升教师服务基础教育发展的能力。 以改建前职后培训的丰厚办学积淀为依托,大力推动职前职后一体化建设,从人才凝聚、平台搭建等方面全面提升师范教育教学质量,师范特色得到进一步彰显。整合资源,先后牵头成立安徽省基础教育发展联盟,组建了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和教师技能训练中心,为师范教育研究和育人水平提高搭建了平台。与合肥市庐阳区、包河区、经开区政府合作建立“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先后有200多名教师到中小学实践锻炼,提升了教师服务基础教育的能力。(特约通讯员:刁文彬)
牵头成立安徽省基础教育发展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