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灾害的“底气”来自哪?

07.02.2018  06:00

   极端天气来了怎么办?

  ——预警信息发布不能少,农技人员指导少不了

  2月5日一大早,记者来到位于阜阳市颍泉区的现代农业科技园。雪霁天晴,田野里仍是厚厚的积雪。

  “多亏了农业部门的预警信息,草莓大棚一个没倒! ”在颍泉区闻集镇闻集村,草莓种植大户张殿兴一见面就高兴地告诉记者,前不久这场大雪导致了周边不少农户大棚倒塌,而他家的大棚安然无恙。

  “上一场大雪量大且急,正好赶在夜里,我60多个棚子只抢救了一半,倒了不少。”张殿兴告诉记者,吸取上次大雪的经验教训,第二轮降雪前,在接到预警信息后他早早就组织了几十名工人待命。下大雪的时候工人们连夜除雪,抢救大棚。“棚内隔四五米就顶个木桩,增强抗压能力。棚外加紧除雪,实在来不及就把薄膜划破,让积雪落下来,这样损失会小些。 ”张殿兴说。

  “今年第二场大雪虽然雪量与前一次相当,但是准备充分,特别是预警信息提前发布,损失相对小很多。 ”颍泉区农委主任王怀振介绍,区农委提前发布了大雪预警和应对技术方案,动员种植大户做好应急防范。做好设施大棚加固与修缮,通过在大棚里加设立杆,加紧塑料膜等方式增加大棚支撑能力。通过加盖保温膜,增加密封性等手段,保温防冻。

  省休闲农业协会秘书长董仁泉介绍,从全省看,第二轮降雪造成的设施农业损害明显小于头场雪,主要是各地发布了应对信息,经营户做了充分准备,“加强信息传递,科学及时地做好应对,是应对极端天气的重要一环。

  雪后恢复生产,需要加强技术服务。连日来,阜阳市各级农业部门安排农技人员到田头,指导经营户做好防寒应对。

  “草莓的正常生长温度在5摄氏度以上,像最近最低温度零下十几摄氏度,如不做好防范,不仅果子冻伤,花也会冻坏。”张殿兴说,按照农技人员的指导,他在每个草莓大棚上都铺上厚厚的一层黑色保温被,“白天有太阳就卷起来,夜晚盖上。

  “巡查发现,有些种植户在棚内用煤炉加热,操作不当导致温度过高,很多草莓幼苗都被烟熏死了。 ”颍泉区菜篮子工作办公室主任温振海说,为此农技人员指导种植户采用经济实用、便于操作的手段防冻。比如多浇水,通过水温提高土壤温度;或者将装满水的塑料袋放在作物中,塑料袋白天吸收阳光热量水温升高,夜间缓慢释放热量可以起到保温效果。

            减少重大损失有何办法?

  ——农业保险如同冬日暖阳,恢复生产用得上

  现代农业投入大,遭遇极端天气容易造成严重损失,保险的作用尤显重要。

  “一亩地损失四五千元,保险赔付了2000多元。多亏购买了农业保险,可以弥补一部分损失。”张殿兴告诉记者,这场大雪让他看到了保险的重要性。目前购买的保险主要是政策性保险,赔付率不高,“未来会考虑购买一部分商业险,提高抵御灾害的能力。

  2月4日下午4点,长丰县水湖镇堂志家庭农场连排的草莓大棚里,一辆农用车旁站满了人。农场主阮堂志和工人们正在肩扛手拿,忙着把车上卸下来的毡毯,一个个铺在受损的大棚上。

  夕阳西下,温度渐低,只有大棚盖严实,悬着的心才会踏实。

  这里被誉为“草莓之乡”,田野里几乎到处都是草莓大棚。今年初的两场大雪,阮堂志所在合作社的大棚被压倒不少。经过几天紧张抢修,仍有十几个大棚“瘫痪”报废在残雪尚未化尽的地里。

  对于受灾惨重的堂志家庭农场来说,农业保险如同寒冬中的一抹暖阳。“雪停的第二天,保险公司就过来查勘了。”阮堂志说,“理赔款是雪中送炭,可以及时购买抢修物资。

  灾情唤醒了村民们的保险意识。长丰县兴农草莓合作社负责人蒋秀芝告诉记者,往年不受灾时,不少人认为保费是白白交给保险公司。今年赔偿了18万元,这才发现农业保险的重要性。

  针对大雪造成的大棚和农房受灾,国元保险迅速启动重大灾害应急预案。该公司农险部总经理沈光斌说:“启动预赔机制,开通理赔绿色通道,为农户灾后重建、恢复生产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据国元保险长丰支公司周翔介绍,按照当前的草莓保险标的,每亩赔付6000元。每亩保费210元,其中农户自缴每亩63元。受损时根据受损面积、受损程度不同,按照条款规定予以理赔。

            应对灾害能力如何提高?

  ——“技术为王”非虚言,参加培训收益大

  2月6日天气晴好,马荣花在地里忙着清理积雪,倒塌的大棚里,可以收获的蔬菜已经抢收完毕。但菜苗冻死不少,影响了生产的恢复。

  “大雪前对大棚做了加固,倒塌的不多。这几天主要是抓紧育苗,安排农业生产。 ”马荣花是芜湖县能胜农业科技公司负责人,公司有600多亩蔬菜基地。此外,她还是省里认定的职业农民。几次培训学到的知识,在应对自然灾害中发挥了作用。

  “前年和去年都参加了培训,设施农业的管理,蔬菜种苗的培育,绿色防控技术等都有培训,提高了应对灾害的能力。 ”马荣花说。

  在无为县,李园是名大学生,却回家养起了猪。这次大雪中,他的2000多平方米猪舍倒塌了100多平方米,损失不算太大。令他紧张的是随之而来的低温,对猪的正常饮食作息产生不利影响。

  李园告诉记者,此前经过几次省里组织的职业农民培训,对家畜疫病防控知识有积累。 “这几天最低温度都是零下十摄氏度左右,从来没有过,在饲料上就要做出调整。”李园说,在饲料中加入维生素,科学安排饲喂时间和次数,可以有效减少猪对大雪和严寒的“应激反应”,减少疾病发作。

  但面对罕见低温,李园的知识和经验也有不足。“最近是猪仔出生高峰期,遇到低温,死亡率比较高。 ”李园说,过去没有遇到过这样的灾害性天气,一开始手忙脚乱。这几天赶紧和同行交流,请教培训时的老师,逐渐找到了好办法,“掌握了技术,下次再遇到这样的情况就不会有问题。 ” 去年,我省整合中央及省级资金1.171亿元,在全省92个农业县(市、区)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共培育职业农民53024人,其中通过认定的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13000人,累计总数达到5.9万人。省农委科教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更加注重将农民培训、农技下乡和防灾救灾知识科普结合起来,提高农民应对极端天气的能力。

原标题:应对灾害的“底气”来自哪? 来源:中安在线-安徽日报    作者:史力 夏海军 范克龙    编辑:陆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