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美庐江 养生福地——庐江县美好乡村建设硕果累累

05.01.2015  11:39

    “十里长冲十里长,麦苗青青菜花黄,阳春三月山乡美,十里长冲好风光……”一曲《十里长冲好风光》唱出了庐江县万山镇三峰中心村的美景和幸福。现如今,象万山镇三峰中心村这样美如画卷,全县随处可见,这正是近年来美好乡村建设这项民生工程带给广大农民群众的最大福址。

  2012年9月全省美好乡村建设启动后,庐江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迅速行动,科学规划,统筹推进,成立了最高规格的工作领导组,设立办事机构,快速配备干部和人员,县财政每年安排2000万元资金,按照“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要求,以中心村建设为核心,着力打造“秀美庐江、养生福地”。首批30个中心村建设规划正如火如荼开展,已建成10个,完成永久居民点整治180多个,村容村貌明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观。一条条通达的水泥路,一盏盏通明的太阳能路灯,一幢幢风格迥异的农房,宛如现代化大城市中的一座座“别墅群”。

   新建新村有魅力

  首批规划建设的30个中心村,类型多样,有新建的,有整治改造的,庐城镇罗埠新村就是全县新建型中的典型代表。该村位于罗埠街道南侧,紧邻庐城规划区,合铜公路穿境而过,是庐江的北大门。庐城镇紧靠县城发展机遇,高起点、高标准规划罗埠新村建设,以土地流转、土地整治、产业发展为抓手,把农业人口向中心村集中、农业用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农业生产向产业园区集中,使中心村建设、产业化推动、产业园发展同步进行,着力于把罗埠新村打造成集商贸、居住、休闲、旅游服务为一体,农业产业化与城镇化相互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相互协调,独具特色的安徽一流新型农村社区。

  推动土地流转,发展现代农业。依托于罗埠新村区位条件、政策条件、基础设施条件,罗埠新村集中力量发展苗木花卉和高效农业,实现农业产业化和就地城镇化。坚持土地流转与土地整治齐头并进,整体拆迁一个村民组、流转一个村民组。对被征地农民施行“两保障”,即保障居民享有均等化公共服务、保障农民基本生活,帮助被征地办理农民养老保险。并根据农户原因的生活习惯,为每个农户免费提供60平方米的菜园,使农民可以种菜自食。当前该村周围的新桥村、罗埠村已流转土地3万亩,引进并建成了双福生态园林、双福集团优质粮油、安徽科技学院产学研等基地,发展了5000亩苗木花卉和1万余亩高效农业,现代农业初具规模。

  坚持规划先行,打造宜居社区。罗埠村内原有村民住宅没有统一规划,布局散乱、配套设施缺乏、土地利用率较低。美好乡村建设工作启动后,庐城镇聘请了甲级规划编制单位——合肥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罗埠新村总体规划。考虑到美好乡村建设和产业发展的需求,突出罗埠村原有地方特色和民风民俗,将罗埠村、新桥村和迎松村北部范围内的人口全部集中到总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规划总人口1.5万人的罗埠新村居住。按照“一心六点,一带两街”(一个社区核心、构建六个景点、打造一条生态休闲带、建设两条特色商业街)的规划结构,以罗埠老街及罗埠中学为核心,建设阳光水岸、渔光夜曲、水口园林、莲池映月、风情水街、曲水流觞六个景点,围绕金碾河形成一条观光旅游带建设两条特色商业街。在产业规划上,以旅游为动力,以现代农业为保障,打造乡村旅游服务基地,积极发展农家乐、生态农业观光园、金碾河旅游、商业街等产业,着眼于把罗埠新村建成以特色商贸、观光旅游、生活居住、加工制造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宜居社区。

  推动土地整治,打造样板工程。罗埠新村总占地234亩,总规划建筑面积14.5万平方米,总投资3亿元,土地整治后可新增耕地1800亩。2013年,庐城镇先行在20个村民组实施土地增减挂项目,散落村庄全部拆迁,统一在罗埠新村集中安置,将宅基地等进行全面复垦,新增耕地860亩。按照徽派风格进行设计,建成罗埠新村一期2.54万平方米安置房,北区3万平方米安置房正在建设之中。完成了王番路、左慈路、金碾河桥工程建设,拉开了交通网络;建成了公共服务中心、村民活动中心、健身广场、卫生服务站、学校等公共服务配套;对老街道路进行了改造,房屋立面徽派改造;对罗埠大河的环圩大道进行了硬化、绿化和美化;大力推进金碾河景观带建设,引进客商汪晓林建造了万春徽派建筑文化园。

  加强基层党建,创新社会管理。  组建罗埠新村管理委员会,由庐城镇镇长担任管委会主任,从庐城镇机关抽调人员到罗埠新村开展帮带工作,从新桥、迎松等邻村选调得力村干部到罗埠新村管理委员任职。打破身份限制,面向社会和企业,招聘3名业务人员,从事罗埠新村工程建设中的质量监督和工程管理服务。推行网格管理服务,把支部建到每一网格上,将党小组建到村民组,建立网格党支部23个,将“民生服务、新村建设、维稳调解”等工作集于每个网格中,使罗埠新村406名党员人人有网格,人人有岗位,充分发挥党员的带头示范作用,推动工作重心由以管理为主向以服务为主转变。

  改造村庄有内涵

  庐江县美好乡村不搞“一锅端”、不搞“一刀切”,不搞大拆大建,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村庄房屋有基础的,重点以整治改造为主,也涌现出一批示范典型。白山镇齐咀中心村濒临巢湖南岸,与姥山遥遥相望,面积1.5平方公里,辖4个村民组、506户、2061人,耕地面积1607亩。环巢湖旅游大道、庐枞公路穿村而过,交通便捷。村庄始建于明朝,是巢湖流域具有“九龙攒珠”和“船形地”独特建筑风格的古村落,村内有古井、祠堂、八字门、官印塘等众多古迹,有脍炙人口的传说故事和巢湖民歌等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随着美好乡村建设工作的推进,该村结合环巢湖旅游发展,进一步明晰发展思路,大力推进旅游美食村建设,充分挖掘古村落的历史文化内涵,加快古村落恢复与开发,让齐咀焕发出璀璨的新魅力。

  坚持因地制宜,注重规划引领。在美好乡村规划编制过程中,组织相关部门深入村庄广泛调研,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聘请专业规划设计部门开展村庄建设和产业规划。依据实际情况,确定建设内容,把村庄建设定位在挖掘历史文化、推动古村落恢复开发上。依据旅游区位优势,重点发展乡村美食、特色果品、健康蔬菜和生态水产等四大产业。

  加大资金投入,改善村容村貌。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该村投入1200多万元开展了硬化、净化、绿化、亮化和美化。基础设施建设上,硬化主干道1400米,修建连户路1800米,改造自来水主管道9000米,安装路灯、景观灯150盏,电力、网络设施全部改为地埋式,有线电视电话全部接通入户。环境整治上,对400多户房屋外立面进行了改造,拆除废弃房15间,残墙60多处;改厕100户,改厕率达到95%;清除了村庄垃圾、杂物、杂草30吨,清淤了吴家大塘;道路两侧、村空地、大塘周围全部绿化。公共服务上,建成了标准化村级卫生室、农家书屋、农资店、便民超市(商店)以及村邮站。新建了村综合服务大厅、文化健身广场,配套了广场舞台和公厕。

  坚持特色打造,注重文化挖掘。齐咀村在数百年的村落孕育、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巢湖流域特有的“九龙攒珠”的村落格局。(所谓“九龙攒珠”,主要是指以村落前的“门口塘”为中心,根据村落的地形特点,科学规划道路、行巷、明暗排水沟渠和居住区等的一种村落布局方法。)同时还保存有较好的旧祠堂、古井、古树等多处文化自然遗存。建设中,该村坚持与历史风情文化有机融合,注重文化内涵品位打造。通过“五老”理事会发动在外成功人士资助,新建牌坊一座,把排水管网和“九龙攒珠”格局融合,遵循“修旧如旧”原则,全面修复了旧祠堂、八字门、古井、官印塘等一批历史文化古迹。

  坚持联动推进,促进产村融合。齐咀村濒临巢湖,旅游资源丰富,环巢湖旅游大道即将建成通车。该村牢牢抓住这一优势,大力发展旅游经济。引进客商夏宁投资建设了雅思佳休闲渔具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农户”的形式,组织村民生产休闲渔具,发展旅游主打产品。出台奖扶政策引导村民经营农(渔)家乐,开发特色地产品,目前有9户发展农(渔)家乐,开发整理齐咀十大美食,在建农家旅馆1家,现被合肥市旅游局初步认定为美食村。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吸引社会资金投资采摘园,鼓励村民利用“五小”(小菜园、小花园、小果园、小庭园、小鱼塘)发展乡村体验旅游。

  坚持文明创建,营造良好风尚。以农民文化广场为载体,组织群众开展健身、戏剧、舞蹈等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开设道德讲堂,开展居民健康、科学知识和道德礼仪讲座。广泛开展星级文明户、好媳妇、好婆婆、明礼守法标兵、创业明星等评选表彰活动,弘扬传统美德,营造邻里和睦、家庭和美、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开展军民共建活动,共组织驻地官兵4次到中心村与群众一起进行环境整治,驻地官兵的无私奉献给广大群众树立了良好榜样。同时每逢重大节日,送戏到驻地演出或走进军营等活动的开展,让广大官兵感受到了第二故乡的温暖。

  庐江县委、县政府依据省市部署,结合县镇村情,举全县之力,整合各类涉农项目,安排“巨额”财政预算,从改造好每间屋、整治好每一片环境等做起,把村庄的“盆景”打造好,将交道干线的“风景”建设美,让庐江真正成为合肥的“后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