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庐江"主流网络媒体行活动采风团感知厚重历史文化

21.06.2019  17:16

  中国江西网/九江头条客户端讯6月19日,2019 “感知庐江”主流网络媒体行活动采风团先后来到龙桥镇黄屯老街、汤池镇等地,实地感受庐江厚重的历史文化。

手撕书法”家孔明惠(梁珊 摄) 黄屯老街铁匠正在打铁(梁珊 摄)

  在黄屯老街,篾匠铺、铁匠铺、剃头匠铺等店面一字儿排开,充满了历史的记忆。据了解,黄屯老街形成于东汉末年,唐宋时期达到繁荣,至今已有一千六百余年。老街长约800米,呈南北弯曲形,有明代建筑3间,清代建筑108间。2015年黄屯老街被评为安徽省首批千年古村落、2015年合肥市最具影响力十大品牌之一,2017年8月,老街晨曲被评为庐江新八景。除历史久远外,黄屯老街还有杰出人物,如微雕大师张长江和“手撕书法”家孔明惠,他们分别在各自领域取得不俗的成绩。

黄屯老街微雕大师张长江(梁珊 摄) 皖中大鼓(梁珊 摄)

  当日,采风团在汤池镇了解到,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皖中大鼓,它是安徽大鼓的一部分,因主要伴奏乐器为大鼓而得名,约形成于清朝。表演者大多都是坐唱,曲调刚柔并济,通俗易懂。流派源于安徽大鼓张、柴二门之柴门,道具简单:冬鼓、鼓箭、鼓架、三牙(板子)、醒目等。说唱时,鼓书艺人左手执云板击节,右手拿鼓箭敲击鼓面或鼓边,说说唱唱。皖中大鼓讲究韵律板眼,主要唱腔曲调为四弦书、锣鼓书和地方民歌,在唱法上吸收了门歌及庐剧唱腔,采用刚健的“卧嗓”音色。流行于长江两岸和江淮之间及合肥、六安地区的广大乡村和城镇。唱腔为内嗓又称哑嗓、假嗓,嗓声嘶哑中带着浑厚。鼓词以“三个字’,“五句景’,“七字唱” “十字句”为特点,讲究“卖关子”,巧设悬念,扣人心弦。曲目以连场故事为主。

【专题】2019“感知庐江”主流网络媒体行

原标题:"感知庐江"主流网络媒体行活动采风团感知厚重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