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市民捐赠清咸丰年间房地契 为该市现存最古老档案

01.07.2015  11:24

在蚌埠市档案馆的展览中,盐粮互市的原景重现吸引了很多市民驻足观看。可是,少有人知道,其中摆放的旧式铜盘木杆秤,是由蚌埠市民王新进捐赠的。他不仅仅捐赠了这杆秤,还有清咸丰十一年的房地契等8件老物件。

王新进向蚌埠市档案馆捐赠了清咸丰十一年的房地契。

王新进捐给蚌埠市档案馆的木杆秤。

小木杆秤撑起岁月分量

岁月在逝去,但对于许多人来说,对木杆秤的记忆却不会因此而磨去。王新进告诉记者,从他爷爷的爷爷那辈起,这杆秤就在他们家代代相传,现如今,已多年不用,制作家具不实用,当拐杖又太重,就被闲置。王新进觉得十分可惜,正巧新档案馆向全市征集老物件,他便将它捐赠了出去。“以前,父辈们还会拿这杆秤称米、面等东西。现在,它放在家里没多大用,但是放进档案馆的话,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当时那个年代承载的历史和传统。”

市档案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随着电子秤的普及,现在几乎没人制作杆秤了,城市里的许多孩子甚至没见过杆秤,更不知道它所蕴含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这杆秤年代久远,已不多见。同时,它也反映当时盐粮互市的年代,具有特殊的意义。”

一纸契约贯穿百年沧桑

在王新进捐赠的物件中,一件清咸丰十一年房地契的收录,标志了市档案馆拥有了最古老的档案。

市档案馆副调研员吴龙泉向记者展示了这纸契约,它分为左右两联。左联是当时政府部门的契约,上方印着契尾二字(官方说法,民间多称为尾契,相当于现在的买房合同),上面还写着同治五年八月。右联是买方和卖方的契约,分别有买方、卖方、中间人三方签名。

虽然纸张有些泛黄,但上面盖着的多个印章清晰可见,右联写着契约的人物和事件,当事人的签名十分清楚。

“这是我市现存最古老的一份档案。”吴龙泉说,这是同治年间的一份红契。所谓红契,便是契约上有政府部门盖的印章。这是市档案馆目前年代最久远的一份档案,仅此一份。“这份从清咸丰十一年延续至同治五年形成的房地契档案,填补了档案馆馆藏档案中清朝档案的空白。揭示了清末土地房产交易的过程和官府管理土地房产的做法,对研究清末房地产交易制度提供了翔实的史料依据,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和历史价值。

除了杆秤和房地契,王新进还赠予市档案馆其父亲在抗美援朝期间,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和志愿军步兵第三十一师授予其父的立功喜报及革命军人军属优待证等,丰富了市档案馆馆藏档案内容。

“这些东西,都是父亲留下来的。放在家里,它们也许会因为得不会保管而受到损害。放在档案馆,它们不仅能得到妥善的保管,还能让更多的人知道它们曾经在 生活 中留存过。“王新进说道。(记者 何沛 文/图)

原标题:市民捐赠档案馆8件老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