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市救助站再传喜讯:走失40年救助4年的流浪老人寻亲成功

14.09.2018  18:03

40年前,仅30多岁广西女子罗梅悦(化名)不幸意外走失。从广西河池一路辗转漂泊,流入安徽宣城。离家时,她的子女们尚是懵懂孩童。如今,已为人父母的他们怎么也想不到居然还能与母亲团圆相聚。这起走失长达数十年,跨越千里,成功寻亲的感人事迹是怎样发生的呢?事情的起因还要从2014年底说起。

寒冬施救。2014年12月5日,宣城市救助站在开展“寒冬送温暖”专项行动中救助一名七旬流浪老人。当时,老人衣衫褴褛,行为异常,疑似患有精神疾病,随即被送往定点医院进行诊断救治。由于老人没有携带身份证等相关证件,且患有精神障碍,思维混乱,方言重,一直不能正常沟通,始终无法查明她的身份信息。妥善安置好老人后,寻亲工作便刻不容缓地摆在市救助站的面前。

寻亲遇阻。为提高寻亲服务成功率,宣城市救助站在实践中摸索总结出一套卓有成效的“321”寻亲工作机制,仅今年已成功地帮助20多名无法查明身份信息的流浪乞讨人员寻找到家人。“321”寻亲机制,即“3发布”,根据传播媒体的受众面不同,分别在全国救助寻亲网、今日头条网、宣城日报三家媒体广泛发布寻亲公告;“2比对”,利用公安人脸识别、DNA检测专业技术比对查找相似人员;“1面谈”,每周开展一次滞留人员寻亲面谈。然而,在这长达四年的救助期间内,市救助站多次发布的寻亲公告犹如石沉大海,人脸识别、DNA比对均未查找到相似人员,每周面谈也一无所获。寻亲工作一直困顿不前。

坚持不懈。在所有技术手段查询都无法取得有价值线索后,宣城市救助站寻亲工作小组将寻亲突破口重新转向救助对象本人。虽然每次面谈,老人都答非所问,不知所云,但寻亲小组坚信只要救助对象能说话,寻亲就会有希望。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今年5月的一次例行面谈中,寻亲小组地现老人精神状况突然好转,神智清楚,能与工作人员一问一答。虽然仍是无法听懂老人在说什么,但工作人员意识到也许老人正在试图告诉他们自己的有关信息。这一重要转机,让寻亲小组成员们振奋不已,通过综合分析老人的谈话内容及其口音、面貌特征,初步判断老人很可能是广西河池人。

多方协作。寻亲小组立即与广西河池市救助站取得联系,并将与老人交谈的视频发给对方,请求“翻译”谈话内容。视频传送后,很快收到河池市救助站的反馈。正如工作人员所料,老人确实在诉述自己的家庭地址。根据河池市救助站提供的信息,几经周折,寻亲小组找到了河池市凤山县一名叫黄来贵(化名)的男子,疑似老人的儿子。由于老人走失时,身为长子的黄来贵年仅10岁,这么多年过去,他对母亲的记忆已经非常模糊。当寻亲小组把老人的照片发给他辨认时,他和其他亲属都无法确认老人是否是自己的母亲。为进一步核实老人与黄来贵是否是母子关系,寻亲小组多方协调,通过两地公安部门分别提取两人的DNA血样,进行检验比对。

寻亲成功。2018年8月17日好消息传来,经DNA检验比对,老人与黄来贵确属母子关系。8月28日,在救助站工作人员的护送下,罗梅悦老人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与家人团圆相聚。为人子女最大的遗憾莫过“子欲养而亲不待”,母亲的归来弥补了多年来黄来贵及其家人的亲情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