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浙江十大科技新闻新鲜出炉

11.01.2017  08:05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浙江科技创新事业不断取得突破,谱写精彩篇章的一年。站在年末回首这一年,我们见证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的良好开局,也目睹了浙江科技创新的成果。此次浙江十大科技新闻由科技金融时报编辑部编汇,以各大权威媒体对浙江科技领域的报道为蓝本,结合读者、科技工作者、知名媒体人的意见,精心重现了浙江科技创新事业这10个令人激动的瞬间。

一、浙江省科技创新大会描绘“十三五”蓝图

2016年8月5日,浙江省召开科技创新大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会上发布《浙江省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加快推进“一转四创”建设“互联网+”世界科技创新高地行动计划》、《关于补齐科技创新短板的若干意见》。

《浙江省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浙江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取得实质性成效,科技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创新资源自由流动,创新条件明显改善,创新合作更加开放,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创新价值充分体现,创新驱动发展成为重要引擎,在信息经济等若干战略必争领域形成独特优势,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经济率先进入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基本建成以信息经济为先导、以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为主平台的“互联网+”世界科技创新高地。

关于补齐科技创新短板的若干意见》明确,最高3000万元支持研发机构建设、引进培育重大创新项目,同时设立20亿元省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

二、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全面启动

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设动员大会2016年8月5日在未来科技城举行,发布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规划、支持政策和综合交通建设规划方案,67个重点项目合作签约。

城西科创大走廊东西长约35公里,南北宽约7公里,面积约224平方公里。集聚了浙江大学、未来科技城、青山湖科技城、阿里巴巴、梦想小镇等诸多资源,是浙江“十三五”期间着力打造的科技创新高端要素集聚区与创新驱动平台,是引领全省发展的“创新极”,将构建“一带、三城、多镇”的空间结构,目标是到2020年,引进和培育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1000个以上,集聚1万名高层次人才、30万创新创业人才、1000家高新技术企业、1万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

此前,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首期发展基金正式启动,该基金规模为10亿元,将重点投向浙江省内具有产业和技术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项目。世界500强之一的太平洋建设集团将投资2000亿元在城西科创大走廊建一个信息经济科创中心。

三、浙江成为全国首个全省域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

2016年11月27日,第十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在杭州开幕,2016浙江网上技术市场活动周同时启动。会上宣布浙江省正式获批建设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这是全国第一个覆盖全省域的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

科技部批复要求,浙江示范区建设要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市场机制为核心,探索“互联网+”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模式,构建互联互通的全国性技术交易网络。要大力培育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在多元化科技大市场、科技成果竞价(拍卖)等交易方式、科技金融结合、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建设等方面取得突破。要加强面向全球的技术转移合作,搭建开放共享的成果转化平台,在全球开展技术、资本、人才、服务等创新资源的深度融合与优化配置。要加强政策先行先试,在产业培育升级、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运用保护等方面探索形成一批政策措施。要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健全省市县三级联动机制,发挥德清等特色鲜明地区的引导带动作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县域经济发展有机融合。

四、两市两县启动全面创新改革试验

浙江省委、省政府批复杭州市、嘉兴市和长兴县、新昌县(下称“两市两县”)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实施方案。2016年10月,新昌、长兴、杭州相继举行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动员会。

两市两县”在地理位置上处于以西湖为圆心,向外辐射180公里范围的杭州都市圈内,创新辐射效应明显。首批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时间为三年。其间,省级各类创新型专项改革试点将率先在试验区落地,形成改革试点综合集成和叠加放大效应。试验区的目标锁定在“三个率先”,即创新指标率先达标、科技成果转化率先示范、创新政策率先落地,为浙江省率先建成创新型省份探路奠基。

根据要求,2016年底前“两市两县”试验区要有1~2项重点突破专项改革试点取得实质性进展;2017年,全面推进试验区的各项改革试点,对已经实施的专项重点突破改革试点,开展阶段性评估,成熟一项、复制推广一项,形成边试验边推广的机制。

五、浙企首获国家科技奖一等奖

在2016年1月8日举行的2015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浙江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因研发的“小分子靶向抗癌药盐酸埃克替尼”,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此次获奖是中国化学制药行业首次获此殊荣,也是浙江省企业界的第一个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小分子靶向抗癌药盐酸埃克替尼”,俗称“凯美纳”,主要用于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这是我国首个小分子靶向抗癌药,打破了进口药在这一领域的垄断,并成为国际权威机构认可的第一个中国创制新药,成为全球第三个、亚洲第一个靶向抗癌药。2014年底埃克替尼作为EGFR基因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一线治疗药物获得批准,为中国的适用人群创造了更多治疗机会和选择,同时为其他创新药物的研制提供了范本。至今已获发明专利授权7件,其化合物结构和晶型专利分别荣获第十四届和第十六届中国专利金奖。

六、科技大市场大步迈向“全国一流

首次面向全国发布重大技术攻关项目及企业技术难题,举行“张榜招贤”技术难题竞价会,举行首届农业科技成果投资路演推介,启动知识产权交易中心营运……2016年,浙江科技大市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正向全国一流科技大市场迈进。全年技术交易拍卖活动成交科技成果和企业技术难题309项,金额4.97亿元,均创历史记录。截至目前,全省共组织科技成果竞拍30余场,累计成交735项,金额13.1亿元,平均溢价34%。科技成果竞拍会正向“季季拍”“月月拍”“专业拍”等常态化拍卖转变。

目前,浙江科技大市场已形成由1个省级中心、11个市级市场、94个县级分市场和高新园区分市场、29个专业市场组成的网上技术市场与51家实体技术市场组成的综合市场。

浙江科技大市场不断拓展市场网络,先后与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上海信隆行公司、广东博士科技公司、吉林科技大市场等平台融合实行资源共享。此外还推进建设海南、广西北海、西藏那曲等分市场,并与新疆阿克苏地区共建西域“新丝路”科技大市场。

七、浙江首次设立政府专利奖

浙江省科技厅(省知识产权局)印发了《浙江省专利奖评选办法》,于9月1日起施行,这是浙江省首次明确设立政府专利奖。该奖项的设立,有助于提高浙江省专利的质量与效益,推进知识产权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

浙江省专利奖从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中评选产生,分设浙江省专利金奖及浙江省专利优秀奖,每届授奖总数不超过45项。其中,金奖项目每届不超过15项。获得省专利奖的项目,专利权人可在其产品上标注“浙江省专利金奖”“浙江省专利优秀奖”字样及获奖年月。

首届浙江省专利奖评选结果正式揭晓,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的“一种电力表计的智能生产系统”等15件专利获首届浙江省专利金奖,浙江工业大学的“邮资机”等30件专利获首届浙江省专利优秀奖。

八、全球首条量子通信商用干线在浙开通

在10月18日杭州举行的2016年首届量子信息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全球首条量子通信商用干线——“沪杭干线”浙江段宣布正式开通。这标志着量子通信产业化时代的到来,同时也拉开了量子通信产业市场化运营的序幕。据了解,“沪杭干线”总长约260公里,总投资达1.7亿元,途经上海秀浦路、漕河泾、大港、嘉兴东、桐乡、杭州6个中继站。其中,浙江段长约180公里,3月18日在桐乡开建。“沪杭干线”的建设采用了目前世界最先进的量子通信技术,能保证通信的无条件安全,可以实现抵御任何形式的信息窃取或窃听,进而能保证用其加密的内容不被破译。

沪杭干线”建成后,从杭州到上海沿线的政府、银行、企业等对数据保密传输有较高要求的主体,能获得安全性强、保密度高的专线数据服务。到目前,其已与100多家金融机构签订或将要签订协议。浙江段的先行建成开通,将助力浙江打造量子通信产业高地,着力打造中国“互联网+”核心地带。未来“沪杭干线”还会与“京沪干线”接通。

九、世界最大潮流能发电机组成功发电

2016年8月15日,由我国自主研发生产的世界首座3.4兆瓦LHD林东模块化大型海洋潮流能首套发电机组在岱山县秀山岛海域成功发电,发电功率为1兆瓦,标志着我国在潮流能技术方面取得了领先世界的重大突破。之前,我国的海洋潮流能发电机组研发最大规模为0.3兆瓦。

2016年7月27日,3.4兆瓦模块化潮流能首套1兆瓦的发电机组成功下海,目前7个模块中的2个模块顺利安装到位并发电。现在设计的年发电量是500万~600万度,可供应一个有两三千户人家的乡镇全年的用电。

该项目历经七年研发,采用系统化、集成化、模块化的顶层设计思路,闯出了一条全面突破现有主流技术瓶颈的全新技术路线,即LHD林东模块化海洋潮流能发电系统。根据设计,3.4兆瓦模块化大型海洋潮流能发电机组总成平台可抵抗16级台风和4米巨浪,深入海里的水轮机涡轮在月球引力变化产生涨潮退潮,潮流带动转轴传动,再通过增速变速系统驱动发电机组将潮流能转化为电能。

十、西湖高等研究院成立

2016年12月10日,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在杭州成立,这也是国内第一所开展科学研究和博士生培养的民办高水平科研教学机构。首任院长由著名生物物理学家施一公教授担任。西湖高研院由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及其他顶尖人才领衔,共有理学、前沿技术、基础医学和生物学四个研究所,在相关领域开展科学研究和博士生培养。目前,西湖高研院已完成两次全球招聘,汇聚了一批海内外优秀的学术人才。

四个研究所负责人领衔的团队作为“杭州市顶尖人才和团队重大项目”,与西湖区政府签订了合作协议,分别获得由杭州市提供了1 亿元项目扶持资金。在未来的5~10年内,西湖高研院还将拥有教授200名、科研人员近2000名,并培养一批能发挥领军作用的高端人才,打造世界一流的科研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