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之年"民营出版业更待开放"新常态"

02.04.2015  10:42
        2013年全国的出版发行企业共有120483家,其中民营企业的数量达到了98393家,占整个发行行业的81.7%。当年民营企业出版发行销售额达到了1224亿人民币,占全年总发行量的38.4%。“民营书业在推动中国发行业里做了巨大贡献,实际上他们也是时代的弄潮儿”,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法制司司长王自强近日在全国民营出版企业培训班上说。
  3月26日至27日,由中国出版协会主办的首届全国民营出版企业培训班在京开班。首届培训班以相关政策解读和编辑技能为主要内容,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余家民营出版企业参加了培训。
  2015年是中国的法治之年,中国版协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建国表示,出版领域法律法规正在逐步健全,一些重要法律也将很快出台,依法管理出版、维护出版秩序将是我国的新常态。培训中除王自强司长从宏观层面解读了相关政策法规外,中国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等出版社的资深专家从微观层面对编辑出版业务规范化技能进行了指导。
  刘建国表示,我国民营书业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市场检验,已经成为我国出版产业中一股重要的力量。随着国家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民营书业在产业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广泛认同和重视,在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扩大就业、培育市场竞争和推动创新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我国出版产业增量发展的重要动力。
  据了解,中国出版协会以前并没有下设的民营组织,2014年6月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批准下,民营出版委员会成立。这预示着出版领域对民营出版企业开放了协会平台。就民营出版业的发展和首届民营出版社培训的相关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国出版协会民营工作委员会相关负责人。
  “民营工作委员会的成立,是全国民营书业是期盼已久的大事,对民营出版业者具有里程碑似的意义。”这位负责人说。
  委员会主要负责为民营企业进行政策解读、活动论坛、展会信息等方面的服务,也包括民营出版企业建议的提交。此次培训同样搜集了来自多家民营企业会员单位提交上来的问题,不仅如此,培训现场也有民营单位在提问环节与总局领导进行互动交流。一位来自广东的在民营出版工作多年的编辑现场反映了“出版职业资格考试渠道不畅”的问题。
  民营工委负责人坦承这个问题具有普遍代表性,也确实存在现实的困难,“出版职业资格考试认证是由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各省市的人社部一起做的认证,考试级别为初级、中级,高级实行考试与评审相结合的评价制度。目前初级考试资格考试对民营企业没有任何限制,但是中级资格考试,各省市出现不同情况的报考困难,至于高级,民营企业并没有可以评审高级资质的评审机构。
  “这些民营出版企业也有做得很优秀的学术编辑、社科编辑,但是职业生涯的上升渠道出现困难,这种情况就一定程度制约了公司的人才发展。如果这个事情能解决,对民营出版业肯定是有推动作用的,所以大家比较关注”,这位负责人表示。
  在业务领域,民营企业对策划、编辑的专业培训一直有比较高的诉求,“虽然很多单位也自己在做培训,但是师资力量的问题,系统性的专业化培训还比较少”,这位负责人说,“民营工委会今后将依托总局和版协的支持,通过主管部门和协会丰富资源请来更多专业领域的专家,对民营企业开展有针对性的课程设置。
  2013年底书业迎来重大政策,国家出台了对宣传文化事业增值税和营业税优惠的通知,宣布自2013年1月1日起至2017年12月31日免征图书批发、零售环节增值税。
  与会的民营企业表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政策,对公司的发展是很有利的。对于文化产业,现在赶上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扶持政策很多,比如文资办、实体书店的各种扶持的基金,民营企业很多都享受到了,为民营带来了实质性的支持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