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14年对口援藏实施项目187个

27.10.2015  11:45

   【编者的话】

  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我省从2002年7月开始,对口援建西藏山南地区的错那、措美和浪卡子三县。14年来,我省不断深化和拓展对口支援工作,累计落实资金10.5亿元,实施项目187个,为全面推进受援地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族团结作出了积极贡献,谱写了皖藏友谊的新篇章。本报今起推出我省对口援藏工作系列报道。

  雪域高原,记录援藏大爱;美丽雅砻,述说援藏深情。

  2002年对口援藏以来,我省倾心尽力,政策上倾斜、资金上支持、情感上贴近,一个个重大项目的落地,一项项民生工程的实施,加快了山南地区跨越式发展的步伐。

  14年来,对口援藏在皖藏之间架起了友谊桥梁,促进了两地间的交流交往交融,皖藏人民的心紧密相连。

   倾心支援,履使命注动力

  9月初,走进宽敞明亮的保健院就医,山南地区的群众高兴地说:“感谢安徽援建,给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帮助。 ”

  山南地区妇幼保健院,是我省第五批援藏单体投入最大的项目。这一投资4000万元、设计床位120张的项目投入使用,不仅极大地方便周边群众就医,也成为目前整个西藏自治区规模最大的一家妇幼保健院。

  对口支援西藏,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按照中央统一部署,2002年7月,我省开展对口援藏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把援藏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在人、财、物等各方面给予强有力的支持。

  省领导多次率团赴西藏实地考察,看望慰问援藏人员,调研指导援藏项目建设,有力促进了对口援藏工作顺利开展。

  创新援藏模式,丰富援藏内涵。 14年来,我省全方位、多层次开展对口支援,打造立体援藏新模式,切实加大干部、资金、人才、技术和产业等援藏力度,共落实资金10.5亿元,实施项目187个,选派5批110名援藏干部和352名专业技术人员赴藏工作,受援地基础设施、新农村建设、民生等得到有力改善。

  对口援建,注入强大动力。十多年来,山南地区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4年,山南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农牧民人均收入分别达到101亿元、9.86亿元、8006元,分别为对口援建前的10.5倍、15倍、6倍。我省援建的错那、措美和浪卡子三县均呈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民族团结、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山南地区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与安徽的无私援助、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其中凝结着安徽援藏干部的心血和汗水。 ”山南地委书记张永泽由衷地说。今年9月,中央统战部专门给省委、省政府发来感谢信,对安徽省援藏工作表示高度肯定,向安徽省对西藏工作的支持帮助表示衷心感谢。

   民生为先,补短板惠民众

  “目前,我省第五批援藏的27个工程类项目已全面建成,并相继投入使用,实现了‘三年援藏项目两年完成’的工作目标,同时,也全面完成了我省‘十二五’援藏目标任务。 ”安徽第五批援藏工作队领队、山南地委副书记张明介绍。

  第五批援藏工作队进藏后,吸收借鉴以往好的做法,结合实际创新开展工作,对援藏项目严格管理,做到责任到位、程序到位、监管到位,加快项目进度,严把工程质量关,85%的援藏资金用在了基层一线、农牧区,援藏项目建设整体走在山南地区前列。

  项目援藏是造福山南各族人民的重要载体,是展示安徽形象的重要平台,在促进富民增收中起到了“助推器”重要作用。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历年来,我省坚持把资金和项目安排“向农牧区倾斜、向民生倾斜”,把重心放到打基础、强基层上,放到改善广大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上。

  14年来,我省累计实施援藏项目187个,解决了一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安徽大道、地区科技文化中心、地区妇幼保健院……一大批基础性、标志性的援藏项目,像天女散花一般镶嵌在雅砻大地,已成为皖藏人民友谊的历史见证。

  行走在9月的高原,看见的是淳朴的笑脸,感受到的是援建项目暖心的温度。在安徽援建的错那县错那镇居委会二组,记者看到,总投资超过1800万元的统筹城乡示范村建设项目已完工,很多藏族同胞高兴地搬进了新居。

  “以前我们住的房子都是黑乎乎的,环境也很差,喝水都要到很远的地方提。现在水通到家里,环境整洁干净,人人都说好。”说起新旧对比,藏族同胞多吉直说没想到。

   立足长远,重“造血”增后劲

  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不但要“输血”,也要“造血”。如何将内地先进的发展理念、将安徽的人才技术等优势带到山南,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持续动力,这是我省援藏干部一直深入思考、努力破解的课题。

  “授之以鱼,更授之以渔”。我省不断创新,完善机制,援藏工作逐渐从单一“输血”,向“输血”“造血”并重,从单向援助向双向共赢转变,不断提高受援地的自我“造血”、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

  突出智力援藏,我省把“支援急需”与“能力培养”结合起来,加快受援地干部人才成长。多年来,共选派350多名医疗、教育、交通等领域专业技术人才进藏,发挥传、帮、带作用,把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带到高原;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等方式,累计为受援地区培训5000多名各类人才,留下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

  强化产业“造血”,我省援藏工作大力支持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民族手工业、农产品深加工、旅游业,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着眼招商“活血”,援藏干部积极“走出去”举办招商推介会、内地企业投资洽谈会,引导企业前来投资兴业。措美县援藏干部目前已成功引进投资近5亿元的光伏建设项目。

  瞄准最贫困的农户,援藏干部们“一对一”结对帮扶,让他们尽快掌握技能,选准产业,脱贫致富。

  “充分对接、突出重点、民生优先、体现特色。 ”目前,我省正深入贯彻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精心编制“十三五”援藏规划,努力贴近需求,找准位置,明确方向,深化拓展对口援建的内涵和实效,努力把皖藏交流与合作提升到新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