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安徽礼赞】安徽晴雨预报准确率提高到88%

28.08.2019  15:32

   据市场星报讯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省气象观测站从无到有,从有到网;70年来,天气预报准确率不断攀升,预警发布越来越及时;人工影响天气如今已成常态,不但能在干旱时“解渴”,也能在污染天“降尘”……

   24小时城镇晴雨预报准确率提高到88%

  1950年3月,华东军区气象处在安庆建立全省第一个气象站;1999年,在合肥建成我国第一部SA型新一代天气雷达;2005年,在蚌埠成立全国第一个流域性气象服务中心——淮河流域气象中心。70年来,安徽以自动观测、智能网格预报、信息化为代表的现代气象业务体系日趋完善。

  截至2018年底,全省建有国家级气象观测站295个、区域观测站2446个,地面气象要素观测空间分辨率7.2公里、时间分辨率达分钟级,基本观测要素全部实现自动化。建成新一代天气雷达9部、移动雷达和风廓线雷达7部、卫星省级直收站2个,建立了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 2018年,24小时城镇晴雨预报准确率提高到88%,预警发布提前量延长至34.4分钟。针对各行各业的需求,气象部门提供精细化、专业化服务,农业、交通、旅游等行业服务水平走在全国前列。利用手机短信、网站、微博、微信等多种渠道,传播人民群众生活、出行、健康、旅游等多样化气象信息和科普知识,气象服务全方位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

   人工增雨改善空气质量作业已成常态

  在助力乡村振兴方面,我省气象部门挖掘利用农业气候资源。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大宗作物和特色作物种植,开展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与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区划,编制一季稻种植气候适宜性评估报告。

  为打赢蓝天保卫战,省气象局配合省生态环境厅发布省级重污染天气预警信息2次,制作“空气污染气象条件专报”5期,启动应急响应2次;常态化开展人工增雨改善空气质量作业,组织开展飞机增雨作业16个架次(飞行时间39小时22分钟)、地面人工增雨作业377点次(发射火箭弹750枚、燃烧烟条293根)。

  我省气象部门充分挖掘旅游气候资源,黄山国家气象公园获批成为首批国家气象公园试点建设地区;配合“中国天然氧吧”创建,我省新增潜山、广德2个地区跻身“中国天然氧吧”(共有6个);组织开展“2019寻找安徽避暑旅游目的地”活动,新增“安徽避暑旅游目的地”24处(共有45处)。

   滁州、大别山将建设新一代天气雷达

  据悉,在推进研究型业务建设带动业务能力提升方面,省气象局制定了《安徽省气象局研究型业务试点工作(2019-2021)实施方案》。完成全省区域自动气象站网全网监控平台升级。推进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强化省市县一体化的灾害性天气实时监测和临近预警业务。完善延伸期强降水、强降温、夏季高温等重要过程预测技术及其业务系统。开展延伸期雾、霾(大气污染潜势)预测业务能力建设。合作完成“合肥市城市通风廊道规划研究与规划编制”项目。

  在重点项目建设方面,持续推进气象信息化工程项目建设,2019年落实到位省级建设资金4000万元(共到位6000万元),“安徽省气象业务云平台”、省级“天镜”系统等子项目建设有序推进。滁州、大别山新一代天气雷达建设有序推进。

   人工影响天气地方性法规呼之欲出

  今后,我省气象部门将会毫不松懈做好各项气象保障服务工作。围绕我省综合防灾减灾救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生态文明安徽样板的需求,大力发展智慧气象,加强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不断提高精细化预报能力,同时,将持续增强气象事业发展自身能力。推动研究型业务试点建设工作。聚焦大气环境立体探测实验等方面,加强协同科技创新,加强科技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安徽省人工影响天气条例》等立法工作。

  □王兵 记者 祝亮

【专栏】70年安徽礼赞

【专题】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