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国家艺术院团演出季”儿艺低价惠民

18.08.2015  14:53

 

  《小飞侠彼得·潘》剧照

  人民网北京8月17日电 9月4日至9月23日,中国儿艺大型儿童剧《小飞侠彼得·潘》、大型儿童剧《东海人鱼》、儿童剧《红缨》将在中国儿童剧场陆续上演,参加由文化部主办、文化部艺术司和国家大剧院承办的“2015年国家艺术院团演出季”。此次参展剧目既有世界童话名著,传统民间故事,还有抗战红色经典。其中《东海人鱼》和《红缨》是2015年新创剧目,《东海人鱼》作为第五届中国儿童戏剧节开幕大戏隆重推出,受到观众和媒体的一致好评;《红缨》作为中国儿艺献礼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作品将于8月26在怀柔剧场首演,带领大家感受抗战时期小英雄的勇敢与机智,以及对自由与和平的向往。

  此次演出季期间,为了让更多困难群体的孩子能欣赏到国家级高水准的儿童剧演出,接受艺术熏陶和精神享受。中国儿艺推出“2015年国家艺术院团演出季——中国儿艺惠民演出票”,向低保家庭、孤残儿童等困难群体的孩子发放优惠券。观众凭借优惠券,到中国儿艺售票处现场购买演出季任一剧目100元(不含100元)以上票价均可享受5折优惠(每位观众限购1张)。

  《小飞侠彼得·潘》与基层同台

  大型儿童剧《小飞侠彼得?潘》将于9月4日、5日在中国儿童剧场上演,剧中讲述了永远不会长大的彼得?潘与永远不想长大的小女孩温迪,在“梦幻岛”上和朋友们一起收获友谊并与智斗海盗船长虎克的奇幻故事。该剧改编自英国小说家及剧作家詹姆斯?巴里同名童话经典,中国儿艺将闻名世界的童话故事搬上舞台,旨在摘取世界儿童文学瑰丽,汲取经典童话精髓,中西合璧,融会贯通,带给孩子丰富多元的艺术体验。剧中以先进科技为支撑,将巨幅led屏幕、多媒体设计、威亚等等高科技技术投入到舞台设计中,带来一场裸眼3D的视觉盛宴,艺术与科技的完美融合营造出如梦似幻的绝妙感受。该剧自2014年12月27日首演以来,以精致的舞台设计,多人舞台“翱翔”的奇迹带来前所未有的舞台体验,吸引许多家庭“返场”再看,引爆观剧热潮。中国儿艺版“小飞侠”作为孩子们心中的完美偶像,不仅让大家在剧场内圆了一个“飞翔梦”,同时也将正义、勇敢和善良的美好精神传递给观众,点燃孩子们的冒险精神和质朴童真!

  此次演出也是中国儿艺贯彻落实“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活动的一次实践,为此,剧组专门精心挑选来自中国儿艺马兰花艺校、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小学、北京市东城区革新里小学、北京市东城区分司厅小学等五所学校的六位学生王子芊、成逸然、李思楷、张泰然、盛靖佟、马悉朗分别饰演剧中“简”、“双胞胎甲”、“双胞胎乙”、“梦幻岛男孩”等角色。六位小朋友目前正在加紧熟练剧本并参加排练,为9月舞台上精彩的演出做最后的冲刺。他们的加入为该剧增添了更多的童真与稚趣,让剧情更容易打动观众,同时此次也给了孩子们难得的与戏剧老师们同台演出的机会,将平时课堂上的戏剧知识得以实践,在亲自体验戏剧演出的同时陶冶自己的情操,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

  《东海人鱼》剧照

  《东海人鱼》复排经典

  9月12日、13日将在中国儿童剧场上演的大型儿童剧《东海人鱼》是中国儿艺2015年创作生产计划中的第一部大戏,也是继《宝船》后中国儿艺复排的又一部经典剧目,讲述了渔村少年金珠子拯救人鱼姑娘彩萍的动人故事。该剧由著名剧作家黄宗江、阮丹娣根据民间传说故事创作,于1981年在中国儿艺首演,受到专家、媒体和广大观众的关注与热爱。作为一部跨世纪优秀儿童剧作品,该剧既是向传统保留剧目的致敬,也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人鱼姑娘的古老传说蕴藏着民间最质朴而宝贵的精神力量,中国儿艺从基层文化中汲取灵感和能量,提炼优秀文化的精髓,并同时代审美相结合,将这份精神传递给新时代少年儿童。孩子们将从这部作品中看到传统文化的崭新光彩,并由此理解善良、诚信、正义和勇敢的意义,学会奉献与爱。

  《东海人鱼》作为复排的传统大戏,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融入二度创作,不仅情节内容更加丰富,表现形式也更加符合现代审美。《东海人鱼》精心设计的舞台铺满了细软的海沙,并用可以点亮的贝壳、海螺加以点缀,舞台中央的旋转圆盘随剧情发展时而化作一道浪花,时而变为一条山路,唯美的灯光变幻配合舞台的旋转起落,营造出一派绚丽的童话色彩,如梦似幻的海底世界,一望无际的金色沙滩,树影交织的百花山……美丽的舞台给这个动人传说披上了极具现代审美的外衣,达到了艺术和技术的完美融合。

  《红缨》纪念抗战胜利

  9月16日至23日将在中国儿童剧场上演的儿童剧《红缨》作为中国儿艺献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主旋律作品,讲述了抗日小英雄王二小为保护八路军报社英勇牺牲的动人事迹。该剧创作灵感源于1942年《晋察冀日报》刊登的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诗人方冰,作曲家劫夫在歌中塑造了典型小英雄角色王二小,引起了几代人的情感共鸣。中国儿艺用儿童剧手段重塑这一典型形象,一是铭记中华民族的抗争历史,二是传承英雄前辈的民族精神。《红缨》是少年儿童团员的标志,更是正义勇敢、追求自由和平的象征,中国儿艺希望把这份精神和情怀传递给当代少年儿童。

  为更加完美地重新点染这一永不褪色的红色记忆,中国儿艺高度重视该剧的创作。由院长尹晓东、副院长冯俐、创作部主任陈传敏、该剧总导演廖向红以及剧院优秀创作人员组成的策划团自2014年底进入创作,先后三次亲赴河北石家庄、阜平县、平山县一带实地走访采风,反复研讨打磨剧本。云集实力主创的同时,该剧创排还凝聚了老中青三代儿艺人的力量与心血。饰演“李大娘”的资深表演艺术家杨冬雁毕业于1977级中戏儿艺班,饰演汉奸“张四”的优秀演员何吉光毕业于2000级中戏儿艺班,主角“王二小”和少年儿童团员的小演员是目前就读于2012级中戏儿艺班的青年学生。此次中国儿艺聚集三代演员同台演出,既给中戏儿艺班的孩子们提供了学习的机会、实践的舞台,同时为该剧注入青春血液,更通过三代人共铸中华魂的宏伟气魄,展现了抗战时期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民族精神。

  作为一部立足儿童视角的红色经典,《红缨》用丰富多元的艺术手段为全剧抹上童真童趣的色彩。音乐与歌队的使用渲染出时而紧张时而活泼的戏剧氛围,一段改编自《歌唱少年王二小》的旋律奠定了全剧深情的基调,歌队、戏曲等表现形式将观众带回故事发生的小山村的中,朗朗上口的新创歌曲散发着少年儿童的活泼气息。此外,二小好伙伴“大丑牛”的表演给全剧增添许多趣味,由中戏儿艺班的小演员们饰演的少年儿童团充满生机活力,洋溢着热情与向上的力量。正如中国儿艺院长尹晓东所说,《红缨》为纪念七十年前这一伟大的胜利而诞生,是中国儿艺2015年的重点创排作品,创作过程中凝聚了剧院老中青三代艺术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是一部“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有热血、有温度的精品力作,给当代少年儿童以心灵的感染、精神的激励。

  除了9月的展演,中国儿艺10月的演出表也已新鲜出炉,新戏组合式儿童剧“中国故事”之《成语魔方二》将在十一期间隆重推出,大型儿童剧《东海人鱼》也将一同陪伴小朋友们精彩过假期。

责编:胡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