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医保有望“全省统筹”安徽医改“十三五”规划正式发布
看病越来越方便,费用越来越低,这是老百姓的期望,也是医改的初衷。如何实现这些目标?日前,安徽省“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正式发布,针对“看病难”、“看病贵”等焦点问题,给出了众多新举措。
【关键词:看病难】
县乡医院将试点按病种付费
优质医疗资源的稀缺,以及城乡的分配失衡,是“看病难”问题出现的重要源头。“医共体”、“医联体”的出现,让破解看病难有了新路子。未来几年,安徽省将加快推进两者的建设步伐。
“在2018年实现所有县全面推开县域医共体建设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县域医共体运行机制和服务模式。”《规划》明确,改革医共体牵头医院和各成员单位内部绩效分配机制,与经济收入指标脱钩,与辖区人口健康指标挂钩,与分级诊疗挂钩。同时,县乡医疗机构将开展按病种付费“同病同价”试点,倒逼县级医院将乡镇卫生院能够诊治的病种、康复期病人向下转诊。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的慢性病防控任务,未来也将交给医共体管理,从而实现医防同向激励,发挥县乡医疗资源在慢性病防控方面的作用。发烧感冒,不用再挤进三甲医院,在乡村和社区都能解决。
【关键词:看病贵】
“药占比”今年降到30%以下
公立医院均取消药品加成后,老百姓看病已经便宜不少,未来看病还能更便宜吗?在《规划》中,安徽省医改将“软硬兼施”,一方面严控公立医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另一方面将从“补偿机制”上做文章。
从国际上看,医院运营的理想状态,应该是70%收入来自于医疗服务收费,30%来自于检查、药品等收费项目。国内医院药品加成占比过大,是“看病难”最大的症结。医改至今,药品加成已经取消,但不合理药品、耗材、检查检验费用等,仍存在较大调价空间。对此,安徽省将合理控制医药费用增长,降低药品(不含中药饮片)、耗材占比。力争2017年,公立医院的“药占比”总体降到30%以下,百元医疗收入(不含药品收入)中消耗的卫生材料降到20元以下。
【关键词:医保】
2020年“省级统筹”有望落地
现行的医保制度,实现了“市级统筹”,也就说每个市有统一的缴费和待遇政策。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所以医保报销的比例也大不相同。假如,医保实现“省级统筹”,那么全省老百姓将有同等的医保待遇,而这一天已经指日可待。
“到2020年,建立医保基金调剂平衡机制,逐步实现医保省级统筹,基本医保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稳定在75%左右。”《规划》明确,按照分级管理、责任共担、统筹调剂、预算考核的基本思路,加快提高基金统筹层次。实现省级统筹,也将解决异地就医结算的难点,参保对象可以在省内任意医院,按照统一的医保政策进行结算,而不仅仅是局限在少数“定点医院”。同时,安徽省还将健全异地转诊政策,推动异地就医结算与促进医疗资源下沉、推动医联体建设、建立分级诊疗制度衔接协调。
【关键词:家庭医生】
签约家庭医生实现“按人头收费”
“家庭医生”这个词,合肥市民并不陌生,这两年不少市民都签约了免费的家庭医生。在庐阳区双岗街道,居民只需交纳120元服务费,就能享受一整年的医疗服务。到2020年,家庭医生将在安徽省实现全覆盖。
作为分级诊疗的突破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将更加完善。在运行机制上,安徽省将签约对象服务纳入医保门诊统筹管理,实行按人头付费,将门诊统筹资金预付给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统筹管理使用,引导居民在基层首诊。所谓的“按人头收费”,指的是医保中心以一个签约患者(即人头)制定支付额度,按人头跟医疗机构结算。由此一来,将避免多开药、多检查的“过度治疗”,让家庭医生成为居民健康和医保基金的双重“守门人”。
家庭医生之间,今后也会有竞争机制。根据时间表,2017年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60%以上;到2020年,安徽省争取将签约服务扩大到全人群,基本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全覆盖。(合肥晚报ZAKER合肥记者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