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塑令”陷困境商家钻空子 消费者支持度低是主因日前,有关“限塑令实施7年名存实亡,却让超市大赚”的报道,让沉寂7年之久的限塑话题再度成为民众关注的热点
日前,有关“限塑令实施7年名存实亡,却让超市大赚”的报道,让沉寂7年之久的限塑话题再度成为民众关注的热点。
2007年12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这份被公众称为“限塑令”的通知明确:“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时至今日,“限塑令”缘何收效不佳,政策失灵的背后有什么深层原因?
政策让商家钻了空子
据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每年塑料总消费量4亿吨,中国消费6000万吨以上。“限塑令”规定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价格的杠杆调节机制来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引导、鼓励公众合理使用塑料购物袋,促进资源综合利用,保护生态环境。
“限塑令”本着减少塑料袋的使用,降低白色污染保护环境,在我国执行已历时7年多,然而近期媒体反映,其非但没有达到明显“限塑”目的,反而成为商家发财的又一商机。
不少商场超市售卖有偿塑料袋时,在一角多的成本价格上翻上两三倍售出,很多商家为了压低成本,常选用厚薄度较低、成本价较低的塑料袋进货,而这种低价塑料基本上是不可降解的白色污染塑料。
“自从塑料袋收费了,很多超市做的塑料袋薄到根本没法重复利用。长春恒客隆超市大袋五角小袋三角。超市广播成天在播:亲爱的顾客,我超市使用的塑料袋为新型环保袋。质地较薄,无法承受太多重量……说白了就是这袋不结实,东西多得多买点。买点东西用好几个袋不说,往回走时还有可能漏了。”家住长春的王先生说道。
除此之外,对于很多消费者来说,相比于计较几角钱的塑料袋成本,宁愿多花钱来满足自身购物便携的消费需求。不少商场购物中心,每年仅出售塑料袋就能盈利上千万元。
消费者支持度不高是主因
节假日正是塑料袋使用更为集中的时间段,民众出门购物的概率大大增加,而此时的商家也通过有偿提供塑料袋来供百姓消费。
今年春节期间,笔者走访山东省潍坊市的各大超市,发现民众购买年货大多仍选用塑料袋来包装商品,结算处放眼望去极少有自带环保袋来购物的消费者。“贵点就贵点吧,这么多东西,又不可能随身带着购物袋,怎么说还是塑料袋方便些。”刚采购完商品从超市走出来的李先生说。
徐女士也表示,虽然知道应该保护环境,降低塑料袋使用量,但是超市售货处只提供有偿塑料袋,并没有其他的环保袋售卖,“可能也是因为其他环保型袋子成本比较高吧,毕竟购物出来都是图方便,多花几角钱多数人也不在乎。”
笔者采访到的某超市工作人员表示,超市内部分装食品的无偿塑料袋使用量并没有减少。“装散装食品的这些塑料袋不收费,有些购物较少的顾客甚至选择用这种袋子装所买的商品,限塑令基本对该类型塑料袋的使用没有实质影响。”该业内人士说:“虽然有了限制,但公众的消费习惯并没有太大的改变。”
相关部门监管不力
相关环保业内人士表示,“限塑令”推行初期的时候,塑料袋的使用量是下降的,但替代塑料袋的物品并没有有效地推广或者跟进。
业内人士表示,虽然超市执行的还是相对到位一些,但是菜市场、路边的商贩等非固定营运商家仍然会用0.025mm以下超薄塑料袋,“包括对超薄塑料袋生产的小作坊销售的渠道也没有进行有效的监管。”
国家发改委环资司负责人表示,“限塑令”的实施,在农贸市场、大型商场是“两重天”。超市、商场的不可降解塑料产品替换率较高,塑料袋都有可降解标志,而菜市场塑料袋更为轻薄,并没有标注是否可降解。商贩还是习惯用塑料袋简单包装,想要查获生产违规塑料袋的“黑作坊”非常难。
“限塑令”中赋予了质检、工商、环保等部门相关责任,而这些部门既要各司其职,又要密切配合,形成强大的“限塑”执法监督网。只有对一切违反“限塑令”的行为依规依法进行处罚,让无视规定的单位和个人付出相应的代价,才能重塑“限塑令”应有的严肃性和震慑力。
公众环保意识有待提高
国家发改委环资司称,自2008年6月1日“限塑令”正式实施以来累计减少塑料购物袋140万吨左右,相当于节约840万吨石油、节约标煤1200多万吨、减排二氧化碳近3000万吨。同时,根据有关协会调查,2015年,国内塑料购物袋消费量约70万吨,其中超市等零售场所约30万吨。
“限塑令”也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消费者自带购物用具增多,购物袋多次重复利用意识增强,在一线城市,大型超市,顾客自带购物袋的现象日渐增多。
从国外的经验来看,不少国家也通过实施有偿使用塑料袋的政策来限制塑料袋的使用。然而,尽管收费能减少一部分塑料袋的使用量,但还是无法解决塑料袋使用带来的白色污染问题。
业内人士建议,应该疏堵结合,“限塑”的同时应普及可降解的塑料袋。
相比较于超市提供的便携塑料袋,环保购物袋都需要消费者随身携带,便捷性相比不如前者。然而要想改变人们的消费习惯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完全禁止塑料袋的使用也不可能。
因此,消费者和商家环保意识的提升不可或缺,此外,执法监管力度也需加强。加大处罚的力度,使违法成本增高才能有效降低塑料使用量。
有分析人士指出,“限塑令”的效用最大化有赖于民众行动上的自觉,同时也有赖于政府的引导与政策的支持。除了要做好相关宣传引导,有关部门还应严格控制生产环节,严厉打击违规生产超薄塑料袋的不良商贩,严格监控批发、零售、消费等环节。唯有如此才能让“限塑令”令行禁止,消费者购物不再我行我“塑”。
责编:宣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