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学院开发平台引培并举 应用型师资队伍创新发展

05.04.2016  09:09

教师作为学校办学的主体,决定着学校的发展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应用型师资队伍,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工作的重点。黄山学院立足“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坚持以科学的人才观为理念,以强化能力提升为目标, 以特色重点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平台建设为手段推进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为地方应用型大学建设提供了人才保障。

刚柔并济 人才队伍质量与层次稳步提升

学校根据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的战略定位,大力实施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引进工程,重点引进应用型学科带头人、高学历、高职称教师,从创新引进方式、完善运行体制、健全激励机制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和制度保障。引进方法上注重“刚柔并济”,坚持“刚性引进突出人才质量,柔性引进突出人才层次”,加大待遇吸引力,增强服务感染力,做好高层次人才承接落地和后续管理服务工作,并持续推进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发展载体建设,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事业扶持和发展空间。

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吸引了一大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来校工作,为学校的内涵发展提供了持续动力和智力支撑。该校机电工程学院汪洪峰博士因其突出的科研成果,荣获2015年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多名应用型学科的博士、教授,因其实践能力强,来校后申请了多项专利,形成多项成果,并指导大学生在学科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在他们的一致努力下,黄山学院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荣登2015年度安徽省发明专利百强榜单。

自柔性人才引进策略提出后,学校已柔性引进近20名境内外在应用型学科或技术领域的专家学者。艺术学院、建工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等分别柔性引进了多名国内著名大学的教授来校授课或从事学生项目指导、教师团队建设等工作。此外,还从企业或相关行业技术部门引进国内外应用型专家、聘任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充实教学一线,指导帮扶学校教师。艺术学院邀请民间传统工艺大师来校讲学,探索高校现代艺术教育与地方民间工艺相结合的教学和应用创新之路。文学院、经管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积极探索境外引进渠道,从美国、加拿大、台湾等地著名高校、企业柔性引进专家,在充分发挥他们丰富学术成果和实践经验的优势基础上,吸引和带动了优质教育资源,形成了校内外资源共享、教学水平持续提高的良好局面。

中国教育报》记者赴校采访、报道根雕大师为学生授课情况

新华社记者采访、报道竹木雕刻民间工艺大师为学生授课情况

平台搭建 应用型师资培养体系不断完善

作为地方性应用型高校,黄山学院恪守“服务地方,应用为本”理念,着力于“双能型”教师的引进和培养。相继出台了《黄山学院加强教师应用实践能力培养实施办法》、《黄山学院“双能型”教师资格制度实施办法》及“双能型”教师考核奖励办法等一系列文件,按照引、培、聘相结合的原则,以建设“既能培养应用型人才,又能进行产学研合作”的“双能型”教师为重点,重视教师综合职业素养、实践动手能力、服务地方能力,加强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建设。

以教师应用能力发展工作站为平台,加大“双能型”师资培养力度。 2014年学校创造性地提出了建立教师应用能力发展工作站的举措,出台了《黄山学院教师应用能力发展工作站建设与管理办法(暂行)》。一年多来,已先后建立了25个工作站,涉及旅游、文化、建筑、生态、化工、教育等多个领域。走出校门,走进行业企业,已成了该校教师的共识。在市中级人民法院挂职审判管理办公室副主任的李之琳老师认为,挂职的体验让她了解的业务更具体、真实,对今后探索研究实践教学有很大的帮助。挂职期间,李之琳老师积极将教学中的思考与实践相联系,承担了2015年度全国法院司法统计分析重点课题的主要执笔人。

一年多来,学校选派52名教师进站锻炼,129名教师进行“双能型”培养,完成了220名双能型教师资格认定工作。教师赴行业、企业锻炼,顺应了学校转型发展的需求,强化了教学与行业、企业需求相结合的意识。日益壮大的双能型教师队伍,已成为学校地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力军。

以教师发展中心为平台,促进教师综合素质全面提升。 为适应学校办学转型及新增本科专业的需要,学校大力引进师资,青年教师比重增加,如何系统规划好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职业生涯,也是学校应用型本科建设与发展的重中之重。学校教师发展中心坚持重点培养和普遍提高相结合,对不同层次的教师施以不同的培训,如学历教育、专业技能培训、教育技术培训等,全方位促进教师发展。同时,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诸如教学观摩、教学沙龙、科研沙龙、专题讲座、研讨会、实践调研等活动,搭建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专家之间、教师与校外单位之间的交流桥梁,尽心为教师提供教学、科研服务,尽力创造条件满足青年教师加强专业学习和实践锻炼的需要。

以创新创业学院为平台,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的来临,学校审时度势,在全省率先成立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建立专职教师为主导、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在组建校内创业课堂教学专家队伍的基础上,加强校外兼职教师聘请力度,以政府官员、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优秀校友等为主体充实创业导师队伍,实现社会与学校资源的高效整合。学校将创新创业师资培养纳入师资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选派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教研室建设。近年来,学校共选派创新创业教师进修45人次,教师获得创业模拟实训师、高校创业指导师等相关证书21人次,首次8名教师出访台湾高雄第一科技大学参加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培训并获得结业证书。目前,已建立起一支专兼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组建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研究团队,积极探索创新与创业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该团队编写的《大学生创业学》教材,获评安徽省“十二五”规划教材。

省级“十二五”规划教材《大学生创业学》成果论证会现场

搭建境外交流平台,促进师资队伍国际化发展。 为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本学科最前沿学术信息,提升教师国际学术交流能力,学校设立专项资金,实施青年教师海外长期研修和短期海外交流计划,拓宽教师出国研修渠道,扩大青年骨干教师国外学习的比例。2015年,学校首次开办了中青年教师英语培训班,对教师进行英语语言能力的强化培训。在原有外语、旅游、对外汉语等专业外出访学的基础上,学校首派赴台创新创业研习团和赴新西兰工程类教师培训团等共28名教师赴外访学,并在校内开展了汇报交流,有效地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特约通讯员:郑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