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平台受连带影响 安徽多平台出现挤兑危机

06.01.2016  23:25

 

又一个P2P投资平台陷入风波之中。 近日,安徽金实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安徽金实公司”)旗下的“三农资本”发布公告称,投资人大量申请赎回投资款,因此决定暂停新业务。此举,换来的是更多投资者的恐慌。

时至年关,由于多个知名P2P平台的倒闭,导致整个P2P领域出现了连带影响,投资者纷纷挤兑。

三农资本

总部已贴上封条

去年12月23日13:26,P2P融资平台“三农资本”发布了一个名为《关于暂停新业务的公告》称,因为“某宝”事件的爆发,引起市场恐慌,“我们的投资人大量申请赎回自己的投资款!”三农资本表示,“本着对投资人负责任的坚定态度,我们决定暂停新业务,相关投资人的本金安全,我们将随后根据借款企业的实际回款,尽快进行兑付!”

记者来到了天鹅湖万达广场的“三农资本”政务区分公司,该公司玻璃门紧锁,办公室内空无一人。记者又来到位于滨湖新区一栋写字楼内的安徽金实公司总部。在玻璃大门上,张贴着一张滨湖派出所发出的通知,称公安机关已对这家公司进行查封。在公司前台的墙壁上,“三农资本”的字样旁边同样张贴着一份通知。公司前台的办公桌上,散落着各种资料。不远处,所有的办公室大门上,均已贴上了公安机关的封条。

目前,合肥市包河公安分局经侦大队已经全面介入,正在对此事进行初步调查,“下一步会不会立案,还需要看调查的情况。如果是单纯的经济纠纷,可能达不到立案标准。如果涉嫌犯罪,警方肯定要立案做进一步深入调查”。滨湖派出所的通知称,该户因公司业务变故,公安机关查封,如有需求请到自己投资区域公司的辖区派出所或到合肥市滨湖派出所咨询。

旭盛投资

卷走300万 已有一人落网

投资三个月,月息一分五;投资六个月,月息两分。蚌埠也有一家P2P平台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涉案金额约300万元。

几个月前,市民刘先生在安徽旭盛投资理财公司(下文简称“旭盛公司”),投资了20万元,为期半年,月利息是2%,也就是民间俗称的“月息两分”。但是最近,投资期满了,当刘先生再来到旭盛公司准备取回本金时,却被告知无法还本付息。

记者了解到,目前刑侦部门已经对该公司核查,旭盛投资采取公开宣传、口口相传的方式向社会不特定人员30余人吸收公众存款300余万。公司对存期3个月的,许以月利息1.5%;存期6个月以上的,许以月利息2%。投资人付款当日即可领取第一个月的利息,之后每月返还月利息。

案发前,涉案犯罪嫌疑人李某、刘某,均已逃离蚌埠市。目前,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犯罪嫌疑人陈某,已被刑事拘留;警方正在加紧追捕涉案犯罪嫌疑人李某、刘某,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调查

被质疑有自融嫌疑

三农资本的挤兑潮无疑给不少参与P2P投资的市民带来了恐慌。有知情人士透露,三农资本此前的火热和一家著名第三方网站为其所做的宣传有很大关系。因为这个第三方将平台的背景定为风投系,等于直接帮该平台做了信用背书,三农资本才有了目前的人气。

但是,根据工商资料显示,安徽金实公司成立于2014年4月30日,由林峰100%控股。2015年4月16日,公司股东变更为林峰、王杰、安徽省风险投资研究院和安徽省太平洋(601099,股吧)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在去年2月份一份材料中,“三农资本”称,获得的首轮风投基金就是来自于安徽省太平洋基金公司,金额为3000万元。而工商资料显示,安徽省太平洋基金公司成立于2014年9月19日,注册资本也恰好是3000万元。

安徽省太平洋基金公司的原始股东是安徽金实公司和另外一家公司。去年7月30日,安徽省太平洋基金公司的股东进行了变更。如今,安徽金实公司已不再是安徽省太平洋基金公司的股东,但安徽金实公司的股东和法定代表人林峰仍是在安徽省太平洋基金公司担任监事。

“也就是说,三农资本在风投入股前的公司实际控股方,其实就是这家风投的实际大股东。还没有正式上线就获得了资本的关注,所以在上线之前就和所谓的风投达成了战略合作协议。”一位支付领域人士分析表示。

而在前年5月27日,安徽证监局就曾发布了《关于对安徽太平洋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采取监管谈话措施的决定》。《决定》称,通过现场调查发现安徽省太平洋基金公司利用基金业协会名义宣传,可能对投资者产生误导。公司未经当事人许可,虚假宣传专家学者为公司顾问;同时,安徽省太平洋基金公司在私募基金登记备案系统中登记的管理团队名单、实际控制人信息、股权信息与公司自己的宣传以及检查中掌握的情况存在不一样。《决定》要求安徽省太平洋基金公司董事长汪腾蛟、股东安徽金实公司总经理林峰于5月28日携带有效身份证件接受监管谈话。

据零壹研究院数据中心的统计,三农资本于2015年1月上线运营,主要产品为“融资租赁宝”,合作租赁公司为:德善(上海)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和协源(上海)融资租赁有限公司。

截至2015年12月21日,该平台共发布2587笔借款(包括投资中的),累计交易额在14亿元左右,单笔金额约为55.5万元,其中融资租赁占到10.4亿元,单笔104.7万元;在不计算平台补贴的情况下,平均投资年化利率约为12.4%。

目前,该平台贷款余额在5亿-6亿元之间,代收投资人数保守来看至少超过3600人。

投资者

恐慌引发挤兑潮

去年年底这波兑付潮对网贷行业的破坏不仅体现在很多平台出现提现困难,还有一些由于资金链断裂导致的企业倒闭。

一位资深投资人透露,由于某宝事件,不少投资者产生恐慌心理,对网贷确实存在影响。这一波平台倒闭潮,主要是因为“羊群效应”引发,即投资人面对一连串的平台倒闭产生恐慌心理后不断撤离,而撤离又引起更多的平台资金链断裂倒闭,从而形成恶性循环,连锁效应明显。

他认为,这一波倒闭潮或者说挤兑潮,首先是因为一些知名P2P平台的灾难引起的。由于“中雷”的投资人很多,而短期内,维权毫无进展,有投资人甚至对网贷本身产生怀疑,纷纷撤离,更有极端者宣称,将永远不再碰网贷。“这种恐慌性撤离又波及其他地区的平台,引起了范围更大的连锁倒闭效应。归根到底,也是受这一破坏性联想的影响。”他对此称。另一位业内人士也坦言,几个“大雷”所引发的行业“大地震”,影响远超预期。

业内分析

P2P新平台已出现负增长

“从本质看,P2P企业不是真正的互联网金融,只是民间借贷搬家到网上而已。同时,由于网络的虚拟性等特殊因素,搬到网络上的民间借贷也出现了变异。一对一的民间借贷搬到网络上后,主导网络平台者竟然开始归集资金、吸收公众存款甚至非法集资。不过,也必须看到P2P在资金配置上借助网络的一些优势。P2P不受时空限制,使资金提供方与资金需求方在平台上直接对接,拓宽了金融服务的目标群体和范围,与传统金融机构形成有效互补。随着监管细则的下发,新增平台将经历从多到少以至于负增长的演变。由于网贷行业监管口径收窄,导致一些中小平台,尤其是二三线城市的小型平台生存环境变得严峻,问题平台数量将继续增长,并且由于监管细则打破了‘本息保障’,这使得不少投资人对于网贷行业持观望态度,也会导致P2P平台资金紧张。”投资业内人士金先生告诉记者。

而近日由网贷之家发布的《中国P2P网贷行业2015年12月月报》也显示, 2015年12月新增平台数首现负增长。数据显示, 2015年12月新上线平台数量为89家,新增问题平台106家。

针对新增平台出现负增长的原因,网贷之家分析师解释道,年底资金面容易出现紧张的状况,债务结构不合理的借款人资金尤其紧张,逾期现象频繁。平台在年底这个关口因为经营不善导致资金链断裂选择跑路、停业的平台占据主导地位。数据显示,12月问题平台类型主要由跑路类型、停业类型所组成,分别达到了52.83%和34.91%,合计占比达到87.74%。

原标题:P2P平台受连带影响 多平台出现挤兑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