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理工学子捐造血干细胞 成省内首例国防生捐献者

09.07.2014  11:30

  坐在省立医院病房里,黄海松正在翻看医生准备的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注意事项。“刚住院的时候有点紧张,现在已经不紧张了。”这个大男生笑起来有些羞涩。

  90后安徽理工大学国防生黄海松,为了挽救一位白血病患者的生命,冲破家庭阻力,毅然捐献造血干细胞,他也因此成为我省首例国防生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就在今天,他的“生命种子”就要“飞”到北京,挽救受捐者的生命。“作为一名准军人,我理应做得更多。”黄海松坚定地说。

   捐骨髓曾遭家人反对

  2012年11月,还在安徽理工大学读大三的黄海松成为中华骨髓库志愿者。由于自己的专业是临床医学,他觉得造血干细胞捐献并不神秘,“只是一种救人的方式”。

  骨髓配型并不容易,黄海松足足等了一年多。2014年1月,正在考试周的黄海松接到红会配型成功的电话。黄海松说,那一刻的心情是满满的兴奋。

  黄海松打电话征询家人意见,淳朴的父母在电话里答应了儿子的请求。在他们眼里,这个小儿子从小成绩优异又有主见,是全家人的骄傲。

  很快就是旧历新年。黄海松回到家,不料父母听了邻居的劝说,相信捐献造血干细胞会对人的身体有害,说什么也不同意儿子捐献了。哥哥也对捐献持反对意见,全家人的反对让黄海松有些泄气。

  孝顺的黄海松没有和父母吵闹。大四下学期,他来到解放军105医院实习,他向医生咨询,得知造血干细胞捐献对人体完全没有害处后,再次打电话回家,耐心劝说父母。最终,父母还是顺从了他。

   从小就特别崇拜军人

  7月4日,黄海松住进省立医院,做造血干细胞采集前准备工作。7月5日,他开始注射动员剂,每天两针,连打四天。“第一天腰挺酸的,后来好多了。”黄海松说,想到自己的造血干细胞能挽救一个患者生命,就一点都不紧张了。

  老家福建漳州的黄海松,从小就特别崇拜军人。在同龄孩子都在学唱流行歌曲的时候,黄海松爱听的只有红歌和军歌。上初中时,黄海松听说了白求恩的故事,便立志今后要做一名医生治病救人。中学6年,为了这个梦想,黄海松牺牲了所有玩乐的时间,参加了两次高考,最终如愿被安徽理工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录取。大二,他又参与了学校的国防生选拔考试,成为一名“准军医”。

  同学知道他要去捐献造血干细胞后,都为他点赞,说他特别伟大;可他自己却有些不以为然,“我崇拜雷锋,学习他做好事帮助别人。再说我是一名准军人,理应做得更多,当初选择国防生就意味着奉献,我很自豪。”(市场星报)

安徽县域医共体年内全覆盖
   中安在线讯 据安徽商报消息,3月18日,华东六省一市专家齐聚阜南,召开安徽省县域医共体(阜南)现场研讨会。县、乡、村重织新型农村卫生服务三级网;县医院托管乡卫生院;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医疗机构由“治病挣钱”转向“防病省钱”等等,阜南县在县域医共体中摸索出的种种举措使得分级诊疗效果明显,2016年该县县外就诊人次与医改前相比下降了12.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