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我省国际友城工作情况报告意见

24.09.2016  12:38
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审议我省国际友城工作情况报告意见   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听取审议了省人民政府《关于我省国际友城工作情况的报告》。会议认为,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省国际友城工作扎实推进,不断创新,在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为扩大我省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与此同时,我省国际友城工作也面临布局不合理、实质性交往不足、资源共享不够、经费困难和人才短缺等突出问题。为此,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 (一)提高认识,切实把友城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国际友城工作是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开放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实现互利互赢的重要举措。加强国际友城工作,是贯彻地方外事为中央总体外交服务的内在要求,是提升我省对外开放程度和国际化水平的有效途径。各级政府要认真践行“开放发展”理念,把友城工作纳入对外开放战略的总体布局。 (二)加强顶层设计,推动友城工作可持续发展。一要统筹规划。根据国家外交整体大局和“十三五”规划,立足我省发展需要,加强友城工作的前瞻性和战略性研究,以企业“走出去”目的地,外资、人才、技术来源地,游客客源地等为重点,科学编制全省友城发展规划。二要突出重点。配合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和中俄“两河流域”合作项目,加大对沿线国家和亚非拉美地区间的交往力度。三要深耕细作。以友城为纽带,以项目为依托,继续推进友城合作项目化、项目责任化,提升友城交往质量,推动友城关系向纵深发展。 (三)拓展交流领域,进一步丰富友城交往内容。一要积极推进友城间人大议会交往。重视发挥人大议会交往的独特优势和作用,推动人大议会交流机制建设,为友城关系发展充实新内容,增添新活力,赋予新内涵,促进友城间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二要加强科教领域的合作交流。充分发挥我省科教资源丰富的优势,使科教对外交流与友城工作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三要积极拓展民间交往。发挥行业协会、群团组织、大专院校、企业和海外侨领的作用,鼓励和促进行业间、团体间举办民间交往活动,以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民间交流活动,推动双方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相互认同,聚集推进友城工作发展的民间力量。 (四)共享资源信息,完善工作机制。一要建立友城信息平台。整合资源,建立全省友城资源库,实现省市、市市之间友城信息资源共享,形成全省友城工作“一盘棋”的格局。二要建立友城工作协调机制。树立“大外事”意识,统筹考虑全省经济、社会事业与友城工作的联系,增强政府在友城工作中的统领作用,建立常态化的工作协调机制。三要建立友城定期交流机制。重视友城工作的后续跟进,精心维护和涵养资源,根据不同友城的特色和交往重点,开展定期交流活动,加强双方联系,形成持久发展的良好局面。四要加强对各市友城工作的指导。省外事主管部门要适时召开友城工作经验交流会,在业务上提供帮助、信息上提供支持。五要建立出访跟踪服务机制。外事主管部门要及时对出访报告和友城交往成果进行梳理、研究并推进运用,跟踪问效。 (五)强化保障措施,推动友城工作提质增效。一要设立友城工作经费。在财政预算中单列友城工作经费,保障友城工作的正常开展。二要把友城对外交往纳入出访整体计划。充分考虑友城交往的特殊性和实际需要,保证友城出访指标,以利友城交往的顺利进行。三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配足专职友城工作人员,提高友城工作队伍的能力水平。统筹整合政府部门、高校、企业、研究机构等多种资源,建立外事人才库,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解决友城工作人手不足、小语种人才缺乏等困难。   信息来源:监督协调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