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扶促三策并举 老幼弱齐头共进
2017年,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已出列贫困村的帮扶单位,帮扶能力强的再帮扶1个贫困村,合肥学院迅即选派刘良宏、吴孔宝、刘鹏飞3位同志组成工作队驻村帮扶泗县惠庙村。临行前,校党委书记蔡敬民就如何做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工作队要找到适合当地农业农村农民特点、现实可行且具有针对性的脱贫措施,培育培养贫困户“想往前赶”的思想与“可自己走”的能力。驻村后,工作队迅速融入脱贫攻坚工作,攻坚克难,补齐短板,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惠庙村贫困发生率降至0.9%,特色产业蓬勃发展,集体收入快速增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明显改善。惠庙村于当年底顺利出列,合肥学院驻惠庙村扶贫工作队也获评宿州市优秀驻村扶贫工作队。
驻村以来,合肥学院驻惠庙村扶贫工作队聚焦精准、统筹兼顾、分类施策,做到了帮扶促三策并举,实现了老幼弱齐头共进。此处的“老”,指的是(几近)丧失劳动力的贫困户和五保户,对于他们重点在“帮”,帮助落实各项扶贫政策,以兜底为主;此处的“幼”,指的是正值学龄的贫困户子女(简称贫困娃),对于他们除了帮助享受教育扶贫政策外,重点在“扶”,助力他们筑梦圆梦;此处的“弱”,指的是缺技术、缺资金、缺动力而自身又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对于他们,重点在“促”,利用合肥学院的帮扶优势,以产业为主,兼顾就业和创业,促增他们的内生动力,不仅脱贫,还要致富。
一、扶贫扶志,三业联动,促增内生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工作队借力合肥学院与泗县的“农校对接”平台,以“发展生产脱贫一批”为突破点,精准推进特色种养业,充分发挥产业扶贫在增收脱贫中的作用。
为支持帮扶村产业发展,合肥学院8个食堂预留40%的供应量优先采购帮扶村农产品,并给出了所需农产品清单。工作队依据清单深入各庄各户,调研他们的种养优势和意愿,一户一策制定特色种养计划,做到了让贫困户“种什么心中有数、收多少心中有底、卖哪里心中无忧”。贫困户特色农产品丰收后,工作队一边帮助申请补贴,一边帮助拓展销路。驻村以来,已核实上报种养补贴147340元,并由合肥学院贴补物流费用,直接上门采购贫困户自种的山芋、冬瓜、马铃薯、莴苣、芹菜等近25吨。2018年,在合肥学院的大力支持下,工作队结合村情民情,制订了《合肥学院支持惠庙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特色种养奖补方案》,对于发展特色种养的贫困户,由合肥学院出资,直接奖补到户32920元。
工作队还大力推动惠庙村能人大户带动就业和贫困户创业。如惠超家庭种植农场,以种植黄花菜为主,每年生产新鲜黄花菜约12吨,年产值近60万元,常年吸纳50余农户务工,年佣工支出近20万元。工作队为助力惠超家庭种植农场走向市场、增加效益、带动就业,积极牵线搭桥,联系合肥学院艺术设计系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在产品包装设计、市场开拓和电子商务等方面予以帮助。惠庙村党总支书记惠朋和惠超家庭种植农场负责人惠友民还应邀到合肥参加了“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安徽省对接活动,在会上寻找合作伙伴,签订战略协议。在工作队的动员和帮助下,惠庙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有4人在本镇创业,4人到村扶贫工厂就业,17人外出务工,29人参加辅助公益岗位。
二、扶贫扶智,筑梦圆梦,阻断代际传递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推动智力扶贫,首先要解决就学困难的问题。驻村后,工作队对适龄子女贫困户逐一走访,对照教育扶贫政策,逐户核实,迄今已帮助452人次获得资助453473元。对就读大中专院校的贫困娃,工作队到户宣传国家生源地助学贷款申请流程和优惠政策,指导填写《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实现了国家助学贷款知晓度全覆盖、贷款成功率全覆盖、国家助学金受助全覆盖。
推动智力扶贫,其次要解决学习困难的问题。工作队利用合肥学院管理系、电子系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的机会,开启了在校大学生与贫困娃“结对子”,与贫困娃一对一、面对面,帮助他们解决课业难题,掌握学习方法,养成学习习惯。大学生返校后,定期与孩子们联系,持续在学业上引导、帮扶他们,惠梦茹等孩子不仅陆续收到大学生们从合肥寄来的学习用品,还尝到了从未吃过的巧克力。据反馈,参与“结对子”的孩子学习成绩均有进步,柏晨等同学更是突飞猛进,名列前茅。
推动智力扶贫,关键是要激起贫困娃的人生梦想。工作队指导大学生在和贫困娃“结对子”中,重点激发他们对未来的向往、对目标的追求,助推他们插上追逐梦想的翅膀。大学生返校后,及时利用电话和微信等工具,与孩子们持续交流,助力他们成功越过心理上的一道道坎儿,孩子们渐渐从害羞腼腆到敞开心扉,从少言寡语到满面笑容。
2018年,合肥学院团委的“筑梦远航”项目也进入到惠庙村,一个班级或一个社团结对帮扶一位贫困户子女,在惠庙村激起了很大的反响。2018年高考,惠庙村柏潜立、惠永康2位贫困户子女超过一本分数线,两人均报考合肥学院并被顺利录取。当问及柏潜立、惠永康为什么报考合肥学院时,柏潜立说:“不仅工作队帮助我们,刘书记还一直资助我上学,我们感谢合肥学院”。惠永康说:“我家已经脱贫,家里还开了超市,工作队也在我家超市门口召开过村组会议,他们经常起早贪黑走村入户,我们感觉他们靠谱,我们相信合肥学院”。
三、鳏寡孤独,皆有所养,兜底特困群体
工作队驻村时,现存45户贫困户中,就有29户属于需要社保兜底的因病、因残的无劳力户和五保户。驻村不到一年,即有4位建档立卡贫困老人相继去世,工作队深知,帮助特困群体,刻不容缓。让这些特困老人安享晚年,哪怕时间再短,也意义深远。惠庙村惠祠庄五保户柏立侠一见到工作队就会激动地说:“如果没有党,我就要自尽了,不然也会饿死了”。
工作队把对特困群体帮扶政策的宣传、落实和兜底帮扶作为关键任务,重点做到了四点。一是全面保障基本生活条件,保证所有29户兜底户吃穿不愁,危房全部改造,水、电、路、网全部贯通,床柜、桌椅、有线电视、风扇等生活必需品应配尽配。对有特殊需求的特困户,逐一走访,逐户统计,并亲自将导盲杖、轮椅等送到户下。二是重点宣传泗县的健康扶贫兜底政策,为了让这些特困群体病有所医、困有所助,工作队通过协调,把所有五保户的帮扶责任人全部调整为山头镇的医生,极大地方便了他们快捷、充分地享受健康扶贫政策。三是切实保障低保金、五保金及时打卡,确保不漏一户不少一分。四是对有意愿到敬老院和镇残联集中供养的,排除困难,积极协调,最终帮助惠兆永、惠兆三和李敬强3位老人顺利入住。
随着帮扶工作的深入推进,惠庙村特困户均已享受五保、低保和健康扶贫等政策,基本实现了吃、穿不愁,但是有些特困户由于年迈体衰多病,物质条件较为匮乏,精神需求更是无从谈起。
工作队经过反复比对、梳理,共筛选出8位特别困难、特别需要社会奉献爱心的至困老人。对于这8位至困老人,工作队正着手采取三级帮扶模式,一是配合帮扶责任人直接入户帮扶,自费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增加陪护他们的频次和时间。二是拟在合肥学院相关党团支部与这8位至困老人间搭建桥梁,由这些党团支部一对一地对这些老人提供有针对性的帮扶。三是借助大学生怀揣梦想、富有激情的特点和善于利用新媒体的优势,拟通过新媒体,逐一对这些老人的生活现状和所受到的帮扶成效进行呈现,激发全社会参与扶贫、扶危济困的爱心。这一模式,既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也能带动更多人士、撬动更多资源投入到脱贫攻坚、奉献爱心的滚滚大潮中。
(扶贫办公室 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