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长都应有“骂骂又怎样”的胸怀
近日,郑州空气污染指数爆表,网友“大花猫”通过网络发布《致郑州市长马懿的公开信》,信中称“对你和你的政府对雾霾治理非常不满。你可能听不到,许多人都在埋怨你,指责你,谩骂你!”公开信经媒体微博转发后引起广泛关注。在郑州市市长马懿的秘书回应“骂骂又怎样”后,马懿发表《致郑州市民的一封信》,表示市民对大气污染治理的建议富有建设性,政府应该认真对待。
最近很多城市被雾霾笼罩,郑州市民的公开信,确实代表了很多人的心声。但如此直言不讳对市长指出,很多人在“埋怨你,指责你,谩骂你”,还是不多见。
秘书为市长“代言”,其态度值得肯定。希望“骂骂又怎样”,是市长以及地方政府发自肺腑的看法,而不只是应付舆论的暂时表态。同时也希望市长“应该认真对待”的回应也能进一步落实到位。民意有时就会以刺耳的声音表达,只要不是恶意攻击某个官员,没有逾越法律的边界,官员应有坦然承受的胸怀,并“听懂”相关言论背后的理性诉求。
这份公开信的最大诉求,是地方政府应加大治霾力度。但市长具体该怎么“认真对待”,或许并不那么简单。公开信的三条具体建议,市长能否“照单全收”,也存在很大的疑问。拿“市内汽车单双号限行”来说,公开信未必能代表当地所有市民的声音。
市民公开信的价值,不在于提供多么完美的治霾方案,而是传递本不该被忽略的民间呼声。在过去的治霾中,很多地方政府“关门决策”,并未将民意纳入决策渠道,市长到底忙了些什么,市民无从知晓、无从监督。若市民有其他渠道反映意见、在日常决策中拥有话语权,可能也就无须采用公开信的形式了。
面对这封传达“谩骂”之意的公开信,郑州市长坦然面对,并承诺“认真对待”的态度值得肯定。但承诺之后,更重要的是执行。所谓“择其善者而从之”,就是要从市民粗糙的表达中,“听”出真正的诉求;就是要完善决策和执行机制,比如在监督污染企业、监督工地扬尘时,善用市民治霾热情,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这更是一个市长所应有的胸怀与作为。
责编:李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