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长市法院创新服务机制助推民营企业发展
安徽法院网讯 安徽“十强县”、中部“百强县”之一的天长市现有个体工商户2.2万户,民营企业6600多家。今年以来,天长市人民法院立足便民利民,创新司法服务机制,助力企业发展。
一是建立主动应对机制。在本地仪表、线缆、电子、玩具等行业中设立14个“优化服务信息采集点”,征集企业在规范用工、资金来源、合同订立等方面需求,根据问需情况开展“送法进企”活动。今年以来,走访企业17家,提出规范票据背书、货物承运等方面司法建议8条,帮助协调解决异地立案管辖、执行等问题6个。针对企业提出的申请保全时需提供资金担保,导致企业负担增加的情况,主动与市工商联会商形成纪要,由企业申报、行业和银行等部门把关、法院核准,建立一个企业互助联保圈,圈内企业在立案庭登记备案,事先签署互助联保协议,个案不用财产担保就可申请保全。
二是建立提速增效机制。在法庭设立诉讼服务点,即时互联互通、网上对接,开展就地诉讼服务。今年以来,企业通过服务点就近办理立案436件,为困境企业缓减免诉讼费27万元。在立案庭设立速裁庭和速执组,试行立、审、执一体化,化解简单纠纷案件,力求司法服务提速增效。自去年以来,速裁947件,速执82件,执结时间均在7天之内,执结率97.3%。开展法院诉讼服务中心与五个人民法庭联网建设,构建“一心五点、全市覆盖、联网运行”的“半小时司法服务圈”,绘制企业分布图,就近办理常规性诉讼服务工作,缩短企业办事半径。
三是建立诉调联动机制。在镇(街)和工业集中区设立了16个巡回办案点,定期办案说法。今年以来,在企业就地调解、巡回办案147件次,采取先行保全措施为企业追回货款851万元,受教育职工人数近2600人次。为实现诉讼与行政、行业组织无缝对接,在立案庭开辟专窗,分别与劳动和工会、工商和消协、卫生和医患纠纷调委会、交警和交通事故调委会等组织构建了调、裁、审线条。矛盾纠纷立案前,先引导当事人进行行业调解,调解不成的再转入诉讼程序,其中涉及违法的,移交行政主管部门处理。聘请了3名获司法部表彰的调解能手进驻,引入法律援助机制,推出多种“司法套餐”,主动融入“诉调联动圈”,合力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满足当事人和企业诉求。2013年以来,诉前调解1315件,行业调解247件,人民调解275件,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