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幼儿入园难!安徽某市市长称有家长找他上公办园

23.02.2016  15:21

刚刚结束的省“两会”上,幼儿“入园难”引起广泛讨论。某市代表团分组讨论时,市长深有感触地说想让孩子上公办园的家长都找到他了。对此,省教育主管部门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表示,“十三五”期间,我省将增加城市公办园比例,达到每三所幼儿园中就拥有一所公办园或普惠性幼儿园。规划已有,关键是如何抓落实。

客观地看,全国“入园难”问题越来越突出,原因是公办幼儿园占比低,教育部提出的“学前教育中,公办民办并举”格局尚未真正形成。在我省,一期二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实施后,农村基本做到“一镇一园”,即每个乡镇都有一所公办幼儿园或普惠性幼儿园。相反,随着大量农村孩子进城,城市“入园难”问题日益凸显,尤其是“入公办园更难”。公办幼儿园数量明显不足,不能满足需求。

为何家长都想把孩子送进公办园?主要是质优而价廉。公办园教育教学规范,有明确的教学大纲和考核监管体系,而部分民办园则存在管理松散,教师流动性大,教育目标不明确等不尽如人意的问题。也有部分硬件过硬、师资较强的民办幼儿园,但收费却较高,有的是公办园的几倍。以合肥市为例,一类公办园每生每学期学费2000元,伙食费800元左右;而条件相当的民办园收费则在5000元至9000元不等。如此差别,就不难理解为啥家长争着要把孩子送进公办园了。由于学前教育尚未纳入义务教育阶段,每个区域的公办幼儿园招生方式都不统一,有的靠区域划片,有的看报名顺序,很多家长不得不花大代价去买学区房,或彻夜排队报名,才能让孩子入上园。

解决“入园难”,必须两手抓。一手抓增加公办园或普惠园,政府规划时要对城市人口布局科学预测,在学校建设上要打好提前量,增加投入加快新建公办园。一手抓提升民办园水平,根据办学质量和层次开展幼儿园等级评定,引导鼓励民办幼儿园创建省市区级示范园、优秀园;设立专项资金,对民办幼儿园基础设施建设给予支持,对民办幼儿园的优秀创办者、优秀园长及教师给予一定奖励;创新建园运营模式,如合肥市推行“公建民营”模式,政府负责建设幼儿园硬件设施,建成后交给优秀民办幼教集团经营,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入园难”问题。长远来说,还要打破职称、档案、编制、待遇等制度藩篱,提高民办园教师总体素质和待遇,让公办园与民办园的教师队伍“零差距”,可以无差别换岗,才能真正解决“入园难”。

原标题:"零差距"才能破解"入园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