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院赴安庆市太湖县乐盛村“三下乡”社会实践圆满完成
走进基层——了解现实需求
活动前期,实践团成员积极与村官沟通,走访村民。通过交流,成员们了解到当地以板栗、水稻、茶叶作为主要经济作物,其中乐盛茶最为普及,几乎每家都有种植。当地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村内留守儿童及孤寡老人居多,生活现状不佳。此外,由于公共机房与阅览室距村子较远,村民利用起来非常不便,公共文化资源未能得到有效利用,村民建设公共文化事业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
实地调研——倾听真实心声、找出问题所在
活动期间,实践团成员走向田间,走进村落,探访当地农民的真实生活与需求。崎岖的山路无法阻碍村民对建设新农村的脚步,如今村民普遍都住上了二层楼房。谈到对未来生活的向往,纯朴的村民们表示,只希望村里的道路能够更加宽阔平坦,教育及公共文化资源能够更加完善。
通过在当地开展相关调研,实践团成员了解到,乐盛茶是当地特有的茶叶种类,但受制于山区交通情况等因素,种茶、采茶、制茶、售茶仍以传统方式进行,发展非常受限。种茶方面,乐盛村一直沿用农家肥和人工种植的方式,保持其天然无害无污染的同时,也制约了种植面积、茶叶产量的扩大。制茶方面,虽然已经逐渐采用机器制茶,却无法形成大规模机械化制茶;粗糙的机器工艺虽然节省了部分劳动力成本,但对茶叶本身色泽、味泽都有较大的破坏。此外,口口相传的销售方式使得售茶渠道较窄,大量的库存积压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茶叶产量的提高。针对乐盛茶发展受限的情况,成员们对茶叶种植及茶厂的生产、销售等方面问题都做了详细记录并采集相关样本,在研究改进方法时将以此为依据。
爱心支教与帮扶——关爱弱势人群
步入暑假,多数独自在家的留守儿童仍是无处可去,实践团成员利用一个下午的时间,为多名留守儿童上了一堂生动有趣的科技课。通过开展绿色课堂,成员们为小朋友们介绍了我国的水资源现状及保护措施。在趣味横生的科技制作环节中,实践团带领孩子们开展了“小纸牌挑战大重量”活动,寥寥数张牌通过拼接剪插等方式便可承受几十斤的重量,这让孩子们惊讶不已,也在他们心中埋下科技的种子。橡皮泥DIY活动中,孩子们更是大展身手,通过自己的双手将新奇的想象力变为现实,捏制出各种活灵活现的小动物。“创意无限,一飞冲天”活动更是激发了许多孩子对于遥远而神秘的外太空的好奇和想象,实践团带领孩子们利用简单的饮料瓶、硬纸片等物品,制作出他们心中的火箭模型。
在活动前期的走访过程中,留守儿童及孤寡老人的生活现状给实践团所有成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活动过程中,在学院领导的带领下,实践团探望了村里的多位孤寡老人,并送去了米、油等生活必需品。同时,为多名留守儿童送去了彩笔、绘画本等文具,希望他们可以利通过这些文具,记录并描绘出心中关于未来生活的美好画面。
农事操作——体验真实民生
迎着炽热的太阳,在村民的指导下,实践团成员与当地农民一起劳作在田间地头,在红薯地中动手把一颗颗杂草拔掉,共同体验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辛和不易。看着与农民伯伯一起劳动后的成果,团队成员的脸上都露出了甜甜的笑容。一上午的劳作,不仅让大家懂得了农民伯伯的艰辛,拉近了实践团与村民之间的距离,也让大家更加明白社会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与责任。
践行大别山道路精神,争做“四有”安农人,我们仍然在路上
短短五天的“三下乡”活动很快结束,但是对于实践团全体成员来说,践行大别山道路精神,争做“四有”安农人的“万里长征”才刚刚开始。有限的暑期实践活动已经让成员们与乐盛村建立起深厚的感情,活动后期,实践团将继续保持与乐盛村的联系,结合当地情况,请教相关专业老师,帮助村民解决茶厂、羊厂、农业机械化水平低等相关问题。并通过网络渠道让更多的人认识乐盛村,了解乐盛村。为期五天的社会实践增强了所有成员的社会责任感与团队精神,也磨练了大家吃苦耐劳的意志,使大家受益匪浅。(刘茜 通讯员:汪小强)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