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我市今年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
5月3日了解到,我市今年将从建立县级公立医院规范性的政府补偿机制等10个方面,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突出惠民措施,突出改革实效,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形式和办法,争取在新起点上迈出新步伐、收获新成果。
2009年底,以肥西县和庐阳区启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零差率”销售为标志,我市拉开了基层医改的序幕。几年来,医改工作不断深入,特别是在去年,我市全面推动了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基层医改和公立医院改革成效明显。
市卫生局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全部达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量超过380万人次,比去年增长近7%,住院率也逐年提高。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方面,一年来,全市9家县级公立医院零差率政策执行到位,医院药品收入同比下降近10%。
今年,我市将县级公立医院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公共卫生服务、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和政策性亏损补贴6个方面的投入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同时,我市还将清理并逐年化解医院历史性债务,禁止县级医院举债建设。
在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上,我市要求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探索管办分开的有效形式,合理界定政府和公立医院在人事、资产、财务等方面的债权关系,建立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分工、相互制衡的权力运行机制。落实县级公立医院独立法人地位和自主经营权,推进县级公立医院去行政化,取消医院的行政级别。
我市还将深化用人机制改革,落实用人自主权,全面推行聘用制度,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灵活用人机制;建立公立医院薪酬制度,完善收入分配激励约束机制,把医务人员提供服务的数量、质量、技术难度和患者满意度等作为重要指标,建立以社会效益、工作效率为核心的人员绩效考核分配机制,做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同工同酬,重点向临床一线、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合理拉开收入差距。
大病、小病都往大医院挤,导致各大医院人满为患。今年起,我市还将积极探索建立城市三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县级医院与乡镇卫生院医疗协同体新机制,促进形成稳定的分工协作机制和基层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的医疗服务模式。市卫生局负责人表示,我市将出台相关实施细则,引导患者优先选择在县以下医疗卫生机构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