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市五项举措整改落实大气防治问题清单

23.04.2015  11:39

      近期,省政府对我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及空气现状进行了通报,并对我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开出问题清单。我市第一季度大气治理工作滞后年度同期目标,环境质量形势严峻。这次问题清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问题:一是空气质量形势严峻。今年第一季度,我市PM10平均浓度为92微克/立方米,超过年度空气质量控制目标(86微克/立方米)6微克/立方米,位于全省倒数第二。二是大气治理存在突出问题。一方面工业企业治理不达标,有两家企业脱硝除尘限期改造完成压力较大,不符要求项目仍有存在;另一方面城区道路扬尘治理和建筑施工措施落实不到位。连日来,宿州市环保局针对省政府开出的问题清单,认真分析研究,结合市政府大气污染防治实施方案,实施五项举措,积极整改落实问题清单。
一是加快转变产业发展模式。强化工业污染治理,坚持源头防控,加快推进行业重点企业脱硫脱硝除尘项目改造,责成安徽皖北煤电集团公司祁东煤泥煤矸石电厂、安徽萧县东方玻璃有限公司两家企业尽快制定脱硫除尘整改方案,实施周调度,以6月30日为最后期限,倒排工期,确保按期完成任务。规范企业灰渣堆放,加装控尘抑尘装置;加快煤气发生炉升级改造,集中收集煤焦油,送危废处置单位进行处置。
二是加强城市建设管理。推进城市扬尘污染防治,对全市建设工程施工工地和混凝土搅拌站进行“拉网式”摸底排查,由市住建委牵头对万达项目等三家建筑工地、中顺达新型建材等四家混凝土搅拌公司开展专项督察,落实要求、规范操作,督促工地围挡、进出口道路硬化、裸露地面绿化、防尘网安装、车辆清洗等有效落实,全面提升除尘设施建设和改造,对达不到除尘整治要求的一律停产整治或关闭。加大城区道路扬尘治理力度,最终实现机械化负压式清扫覆盖率由现在的54.2%提升到100%;加强对建筑垃圾运输企业和运输车辆的监管和检测,全面推行市场准入制度,核准渣土运输公司资质,规范渣土运输时间、路线,配备保洁人员定期保洁。
三是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加快小锅炉及非煤矿山整治,对热网。覆盖范围内的12家燃煤锅炉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确保7月1日前完成;有序推进县区29家燃煤小锅炉整治与淘汰工作。积极与经信委、国土局、交通局三家单位加强联动与共建,合力推进非煤矿山结构调整与整治工作。推行封闭式生产、储存与输送;完善扬尘点粉尘收集系统和处理装置;实现运输道路硬化和洒水保洁;强化运输车辆管理,设立进出车辆轮胎冲洗点;控制运输车辆超载超限泼洒行为;推进废弃裸露矿山复绿工作。
四是抑制机动车污染。有序推进黄标车淘汰工作,市财政局等五家单位联合制发《宿州市黄标车淘汰奖补资金实施细则》,坚持“先易后难、先公后私、先城后乡、先小后大”的原则,加大奖补让利,提高补偿标准,同时加大黄标车限行力度。充分利用电视台、报刊、微博、微信等传统与新型媒体互搭互联,广泛宣传黄标车淘汰工作,确保(年底)?完成3243辆黄标车的淘汰任务。
五是建立联动机制。积极构建联动平台,与涉及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十余家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定期组织召开大气污染防治联席会议,相互通报情况,及时掌握动态,优化资源分配。实行整体工作按月调度,重点工作按周调度,重点区域和重点企业联动督查,努力形成部门与部门之间,市级与县区之间互联互动、齐抓共管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