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女"土土的? 大学俱乐部要打造"最美女工程师"

24.04.2015  12:42

    昨天,南京工业大学的“女工程师俱乐部”正式成立。50位南工女生成为了俱乐部的首批成员。她们是从全校160多位报名的女生中层层筛选出的佼佼者,不仅形貌昳丽,不少人还是各自专业中的“学霸”。未来一年中,这批“未来女工程师”将接受妆容、形体、职场礼仪等系列培训,提升就业综合竞争力,力争成为“最美女工程师”。

   A “最美女工程师”都有谁?

  50位女生成为俱乐部首批成员

  昨天下午的南工图书馆里,颇为罕见的迎来了50位衣着统一的南工女生。她们是“女工程师俱乐部”的首批入选者,为了昨天下午的成立仪式,绝大多数女生都化了妆,相当注重仪表。

  记者了解到,女孩子们是经过历时一个多月的初试、面试遴选后脱颖而出的,来自南工化工、材料、土木、电气等13个学院。化工学院党委副书记弋鹏介绍,“女工程师俱乐部”将每年招收一届学员,由相关专家为成员举办妆容、形体、职场礼仪、女性心理学、相关法律法规等系列讲座,同时,还会开展读书沙龙、文案策划、职场模拟、简历制作等有关提升素质方面的培训。“我们的培训内容中还会有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可以保全女大学生的职场利益。”弋鹏说。

  “我觉得俱乐部要开办的女性心理及情绪管理的培训特别有意义,情商的高低决定学习、工作与生活的幸福指数的高低”,俱乐部成员季瑞琪说。她的小伙伴方琨也深有同感,“一直以来,社会上都存在着‘重男轻女’的偏见。因而,我立志要成为一个兼具男性刚劲与女性柔美的女工程师。这个俱乐部是个很好的平台,可以帮助我们在专业知识之外,提升竞争软实力,聚集就业与发展的核心素质。”

   B 三轮选拔时都考些啥?

  口才、智商、情商都要考

  记者了解到,属意“女工程师俱乐部”的南工女生远不止这个数量。今年3月,南工要成立首个“女工程师俱乐部”的消息在校园内传开后,有160多位女生通过邮件或是手写报名表的方式报名参与了俱乐部的筛选。“我们前后经过了3轮筛选,首轮简历淘汰后,160人剩下了137人。” 负责组织工作的化工学院党委副书记弋鹏告诉记者,“女工程师俱乐部”的门槛可不低,“我们期望中的‘最美’,不是单纯的指女孩子们的外貌,还包括情商、智商、口才、临场反应速度等多个方面。”

  后两轮的考察更是情商和反应速度的“综合测试”。“第二轮的入选考察则换了个形式,要女孩子们听完一次讲座后撰写心得报告。字数不限。” 弋鹏透露,有个女生只写了200字的心得,同样顺利入围到了最终的“总决选”。“她用200字写清楚了自己的体会和不足,浓缩精华的写法很有智慧。”

  第三轮的考察选择了面试的形式。进入到第三轮“总决选”的女生已经只剩下了100名。每一名女生都要面对4位评委的轮番考察。对于稍显口讷的工科女来说,如何保持自如,着实是一番考验。“我们从一百人中挑出了50人,成为了我们的首批学员。” 弋鹏说。

   C 为啥要办“女工程师俱乐部”?

   就业培训帮女生提升竞争力

  “相对偏于稳重单调的男士着装,女士们的着装则亮丽丰富得多。得体的穿着,不仅可以凸显美丽,还可以体现出一个人良好的修养和独到的品位。在女性面试中,着装更是占了面试技巧的一半,恰当的着装能够让女性增加面试成功的几率。作为‘工科女’,如果应聘的是专业技术类岗位,最好着冷色调的西服、套裙,以表现出严谨干练的形象……”成立仪式结束后,俱乐部的第一堂课也随之展开。某知名企业的应用技术经理通过鲜活的案例,与同学们分享了职场成功的经验与教训。

  据悉,成立“女工程师俱乐部”,南工也有“外援”。一家知名企业成为了俱乐部的合作伙伴。“学校与企业联合举办这一俱乐部,就是要培养出一批在工程领域巾帼不让须眉的魅力女工程师,并使之形成一种文化,以契合南工‘综合性、研究型、全球化’大学发展的目标,为女大学生提供全面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平台,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一批具有优秀的综合素质、扎实的实践能力和富有独特魅力的卓越女性工程师,”南工副校长崔益虎介绍道。

  经考核合格的女大学生,将获得由学校和该联办公司联合颁发的培训结业证书。培训期间表现优异者可参与到公司的实习项目,学校也将开展专项评选,并优先推荐到重点企业实习就业等。

   ■新闻链接

  女生就业受歧视?用人单位:女员工业绩不逊须眉

  “虽然在工科单位,男女比例一直都存在着‘失调’的问题,但实际上,从我们统计的数据来看,女性在工作中其实还是有着不小的优势,业绩水平评估的结果显示,女性的业绩水平高于公司的平均水平。”某知名企业副总裁李臻旻告诉记者,全公司员工中,有27%是女性。但在未来五年里,女性员工的比例将会达到35%。

  “很多人都会存在这样的偏见,女性在就业时更多的是在后方范围,但在我们公司,销售、大项目投资等一线岗位的很多负责人,都是女性员工。” 李臻旻表示。

  责编:牛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