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业大学学子发明高楼逃生“神器”

25.02.2016  10:44

安徽工业大学自动化大三的王永辉和他的创新团队带着高楼逃生“神器”参加了近日举办的“赢在江淮”安徽省复赛。在同学们眼中,他们是创新达人,省市级比赛获奖不胜枚举,个人撰写专利10 余项,总是能有新鲜的想法;在老师们眼中,他们善于思考,善于总结,总是怀有一颗对万事万物刨根究底的好奇心。在王永辉看来,创新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做到的,但也不是难于登天。

高大上的创意竟是一个意外收获

想象一个场景,你在一栋十层高约30 米的楼上因火灾被困,怎么办?用床单结成扣已经来不及了,但是如果有了这个高楼逃生“ 神器”,它可以以每秒1.5 米以内的下降速度使你在20 秒内安全回到地面。高楼能够逃生,得益于一个好的创意。

王永辉和他的团队的这个创意来自于他们的导师——该校创新教育学院院长冷护基教授的一个想法。“我们从大一开始就跟着老师进行各类项目的研究和制作,在培养动手能力的同时也不断开拓着我们的思维方式”,王永辉称高楼逃生项目最初是冷护基教授在研究缆索机器人过程中意外冒出的灵感。在王永辉看来,高楼逃生装置并不是他们一开始想要做的那件事。

其实,缆索机器人是这些年我们的主攻方向,为了让机器人在缆索上工作时保持良好的状态,在发生电路中断或意外事故时可以自己自动回来,避免冲击力过大造成伤害,或者冲击力过小挂缆,机器人必须靠纯机械自动匀速回来”,王永辉称。可是,在参与缆索机器人的研发过程中,冷护基教授却有心地发现了逃生装置创意的一线灵光。

我研究逃生项目多年,如何能让人体在下落时保持匀速克服重力,如何减小逃生项目的体积,这些一直都是我们思考的东西。我常常在生活中对最普通事物留心,一次偶然,我在钟表中得到启发,经过反复对比实验,最终完成了缆索机器人的制作。通过实现缆索机器人匀速运动,我们就突然想到可以试用在这类逃生项目里。”冷护基称,新发明的高楼逃生装置借鉴了缆索机器人的工作原理,通过王永辉和他的创新团队反复的调试,想法终于可以落地,“ 神器”从此诞生。

公共设施的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关注,记者在采访中得知,我们开头假设的那个场景可能某天将成为一个真实的逃生案例,因为这个装置已经被应用在我市的几所宾馆里了。“目前已在几家宾馆使用,经过我们反复测试,完全可以胜任高楼逃生任务”,冷护基告诉记者,而且它同时兼有的无能源、纯机械、体积小、造价低、易携带等优点,这些综合因素不仅得以让它于初赛的众多项目中脱颖而出,而且也获得了商家的青睐。

创新思维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有创新性思维,才有可能产生出靠谱的创意。这一点冷护基深以为然。“创新思维分为灵感思维、直觉思维、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我们经常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同时也训练老师们自己的创造性思维”,他说。

为了开发创新思维,安工大在2001 年成立了创新创业实验班,突破专业限制招收学生,设置一系列的创造性思维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据了解,创新创业实验班的课程有《创造学与创新能力开发》、《创造心理学》、《发明与专利》、《创造方法》、《发明案例分析》、《TRIZ 理论与应用》。冷护基说,课堂上,老师们常常利用案例教学,将发明过程进行“解剖”,找到其中的技术矛盾与破解方法。比如,指导老师会让学生坐公交车时观察公交车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有哪些缺点,每个缺点对应可以怎样改进。教学往往是利用身边事物进行训练和启发,久而久之,学生习惯了这种模式,就会习惯使用联想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便于发明创新。

创新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你也得耐得住寂寞。”冷护基告诉记者,当一个人苦思冥想还是想不通的时候,不妨在潜意识里将这个问题放一放,做一些其他的事情,终有一天你会突然发现面前的问题是可以和之前放下的问题建立联系的,问题迎刃而解,高楼逃生装置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张令琪 施安然 特约通讯员:汪盛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