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业主营收入跨入全国十强 增速达到10.9%

09.01.2015  08:42

  身处过剩产能行业,海螺水泥加速“走出去”,产能转移不但有利于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也提升了企业效益。去年前11月海螺水泥实现利润140.2亿元,占全省工业利润总额的9.9%,占全省水泥行业利润的91.7%。在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结构调整阵痛显现的背景下,我省工业更加注重发展质量,经济效益趋稳并实现争先进位。

  1月8日来自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的数据显示,去年前11个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2878.8亿元,超过福建、上海,进入全国十强,在中部位列第3位;增速达到10.9%,高于全国水平3.7个百分点,居全国第7位、中部第3位。

  利润总额稳步攀升。去年1月至11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1416.8亿元,比2013年同期增长4.1%,净增77.1亿元;比去年前10个月净增245亿元,比上半年净增731亿元,月均达到129亿元,全年利润有望达到1800亿元,再创新高。利润增幅在经历8月、9月、10月连续3个单月下跌后,到11月份出现企稳。从地区看,合肥、芜湖、滁州3市贡献了全省一半以上利润,前11个月3市分别实现利润345.6亿元、232.5亿元和173.5亿元,占全省利润总额的53%。

  从行业看,计算机制造业对利润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家电、水泥、电力行业依然是我省工业利润的主要来源,去年前11个月,我省三大行业分别实现利润201.7亿元、152.9亿元和137.6亿元,占全省工业利润总额的34.7%。计算机制造业实现利润71.4亿元,同比增长70.7%,增幅高于全省水平66.6个百分点,对当期工业利润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2.5%。

  【短评】心无旁骛做强主业

  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怎么办?

  面对逆境,企业应对之招可能有很多,但归纳起来无非是两种,一是继续做好主业,通过调整、改造,提升主业抗风险能力,在激烈竞争中占据更多市场份额;另一种是在主业之外开辟新的增长点,提高企业的赢利能力,减缓市场对企业的冲击。

  纵观国内外成功经历各种危机的百年企业、优质企业,无一不是心无旁骛、一心一意发展主业,才得以不断提高抗风险能力,奠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目前,不少中小企业乃至大企业在主业尚未做专做精下就贸然四处出击,涉足其他相对不熟悉的行业,造成了主业不专、副业不强的尴尬局面,导致企业陷入发展困境。

  心无旁骛做强主业,练好内功才能有力应对各种复杂状况,走遍天下都不怕。这需要企业家们经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扎实通过技术创新、技术改造不断降低成本,提高产品品质,提升品牌影响力,在细分市场持续提升产品竞争力。新常态下,保持定力,主动作为,企业才能爬坡过坎、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