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107个项目明年基本完成
合肥,是一座因水得名的城市。如今,作为全国唯一环抱五大淡水湖之一的省会城市,合肥正在齐力打造“大湖名城、创新高地”,更将成为一座因水而兴的城市。
从古至今,与水有缘。惟其如此,合肥人对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也倍加重视。“十二五”以来,合肥深入实施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下文简称“规划”),步步为营,孜孜不倦。去年,合肥更是建立了力度空前的“河长制”治水新模式,各县市区党政部门主要负责人亲自担任“河段长”,以“一票否决”的严规铁纪,以“一抓到底”的铁腕魄力,开启了合肥全方位、立体化的治水新征程。
水自无言,清波为证。2010~2013年,巢湖全湖平均水质类别由V类好转为IV类,水体均呈轻度富营养化状态。今年上半年,环湖河流I~III类水质断面达到63.1%,优质水域断面比2010年(42.1%)上升了21%。
治污不懈怠:“河长”治河月月考
作为镶嵌在中华大地上的一颗明珠,巢湖正在展现它独有的秀丽风光。巢湖是国家重点治理的“三湖”之一,“十二五”以来我市大力实施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矢志打造“大湖名城”,重现清波荡漾、渔歌互答的秀美之湖。
治湖先治河,治河先治污,治污先治源。“河长制”实施后,我市水环境治理建立了严格的考核机制,上下齐心,毫无懈怠,对于治河情况实行月通报、季调度、年考核。截至目前,全市纳入“河长制”管理的河道共103条,整治排污口302个,清理两侧垃圾点1992个、河道违规开垦面积108万平方米,河道(沟渠)清淤977.9公里,搬迁取缔畜禽养殖点672个。
规划不悬空:项目个个有资金
“规划”落实,资金先行。通过与国开行的合作关系,我市把国开行环巢湖项目与规划项目结合,把资金聚集到规划项目上,66个规划项目已争取国开行75亿元贷款,所有项目均落实资金来源。
资金做后盾,督促不放松。为加快项目进度,市政府专门成立水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抽调人员组建环湖办,具体负责项目推进,每月将“规划”项目进展通报责任单位“一把手”,并把规划项目纳入“河长制”考核内容。我市“规划”项目共计107个,目前完工项目31个,调试项目5个,在建项目61个,其中36个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将在今年年底建成。预计,到2015年底规划项目将全面建成。
治湖有长志:愚公移山久久为功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对于巢湖治理的复杂性、长期性,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吴存荣有着清醒的认识:“尽管治理难度大、道路长,但要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往前走,即便短期内看不见效果也要持之以恒,最重要的是持续改善。”
通过全市上下的不断努力,近年来巢湖蓝藻水华面积、暴发频次及藻密度逐年下降。2013年,合肥市巢湖流域11个国控考核断面中有6个达到考核要求,比上年增加4个。今年1~8月,11个国控考核断面中有6个达到考核要求。7月16日,巢湖流域被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等6部委列为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之一,标志着巢湖综合治理工作跨入新阶段,环巢湖生态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善作善成,久久为功。巢湖综合治理是项周期长、涉及面广、任务繁重的系统工程,其水质改善是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合肥将以“愚公移山、治湖不止”精神,全力推进巢湖综合治理,努力实现“条条河水净,年年湖水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