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水下古城将揭神秘面纱 村民常捡到铜钱陶片
在合肥一直有这样的传说,巢湖水下有一座千年古城,历史也记载着“陷巢州,长庐州”。
巢湖市烔炀镇唐咀村,紧靠巢湖。若你在这里的巢湖岸边玩耍,有时会捡到一些坛坛罐罐的碎片,红的、浅绿色的,煞是好看。2003年初,经过数次现场勘察和论证,专家确认唐咀水下遗址是一处汉代遗址,它可能是在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中沉没的。2005年4月,一份关于巢湖唐咀水下遗址的考古研究成果通过了国家专家组认证。这项研究成果认定唐咀水下遗址与历史记载的“陷巢州”年代完全吻合。一切使得巢湖“水下古城”逐渐“浮出水面”。
唐咀村中觅古意
沿着环巢湖大道,到巢湖市烔炀镇有一处地方叫唐咀村。
村口水边,衰黄的芦苇蒲草,在夕阳下闪烁着金黄色的光。一条小河连接着村子和巢湖,小河里几条打鱼的木舟横着。
由于村里人大多外出打工,村子中许多人家大门紧闭。一位正在田里铲白菜的老奶奶告诉记者,村里人都知道这里的水下遗址,以前村里人在地里种庄稼,经常会挖出坛坛罐罐,她家曾经挖过一个断口的陶罐,还用它腌制过小菜,“后来就打碎了。”
在唐咀村的居民口中,“陷巢州、长庐州”还有个传说。老人们说,巢湖或者巢湖附近是有一座城池的,有一年久旱无雨,小白龙巡游天界,发现巢州大旱。为拯救巢州百姓,小白龙萌发慈悲之心,施法术布雨,私降甘露,但这却违反天规。玉皇大帝闻之大怒,命天兵天将把小白龙打下凡尘。此时,百姓正在雨中庆祝,忽然从天上掉下一条白龙,百姓立刻围了上去。只见小白龙遍体鳞伤,血肉模糊,用哀求的眼光看着百姓。这时城中的黄家五兄弟带领家丁赶到现场,驱赶人群,用锋利的尖刀剥龙皮、割龙肉。因为他们认为吃了龙肉会长生不老。之后龙王降罪,一夜之间巢湖陷下去了。
村民赵大爷的观点更务实些,他认为唐咀村以前是巢湖的一部分,后来围湖造田使得巢湖缩小,唐咀村成了陆地。后来这里成了一座城池,但不知是地震还是其他原因,一部分陷入巢湖水下,城池被毁了,剩下的就是现在的唐咀村。“我们唐咀村没有姓唐的,大部分村民都姓赵。”村里的人说,村子以前叫唐家咀,而“唐”和“糖”发音一样,“糖”遇水会化,大家觉得住在水边不吉利,于是唐姓村民陆续搬走。
古城渐浮出水面
村里人说,在清朝的时候,就有村民禀报巢县衙门,说发现许多陶罐,当时还有官员前来查看。
巢湖文化研究专家宁业高也曾考证,这一地区的地下文物非常丰富,单散落在民间的文物种类就很繁多,比如有玉斧、钱币、铁锸、石斧、陶罐、网坠、铜镞、铜带钩、铜镜等等。文物部门曾经收集过的有260多件,其中铜钱品种更是繁多,从战国时楚国的蚁鼻钱,到秦半两和汉半两、汉五铢以及王莽时期的大布黄千都有发现,数量最多的是蚁鼻钱。
2001年12月,考古工作者在寻找隋代窑址的时候,在烔炀镇唐咀村北侧调查时发现了唐咀水下遗址。而这一古遗址的发现,也从考古学的角度证实了史料记载有关“陷巢州”传说的可能性。
据巢湖水文资料显示,巢湖退水期一般从每年9月开始,巢湖多年平均水位为8.03米。当巢湖水位降到7米以下时,遗址上的红烧土、灰坑、墙基遗址、水井、古树根和陶片等大量遗迹遗物就会露出水面。许多村民都曾目睹过。2003年初,经过数次现场勘察和论证,专家确认唐咀水下遗址是一处汉代遗址,而它可能是在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中沉没的。
2005年4月,一份关于巢湖唐咀水下遗址的考古研究成果通过了国家专家组认证。这项研究成果认定唐咀水下遗址与历史记载的“陷巢州”年代完全吻合,并初步划定古居巢国都城的大体位置及功能、规模与等级。
水下古城待发掘
关于巢湖的形成,多部史料都有“秦汉时期由居巢或曰巢州下陷而成”的记载。在康熙年间,由官方续写的巢湖县志当中,又有这样的记载:赤乌二年,巢城陷为湖……赤乌是三国时期东吴的年号,赤乌二年,即公元239年。而唐代诗人罗隐也曾写下关于巢湖的“借问邑人沉水事,已经秦汉几千年”的诗句。合肥市文物管理处钱玉春告诉记者,“唐咀水下遗址展示了非常明晰的年代,说明这里的城池曾延续过数个朝代,而最晚可以佐证到东汉初年。这一遗址的发现,也说明了史书记载的真实性,水下大量珍贵而完整的文物,能判断这就是古代的居巢国。”
在一位渔民的指点下,记者来到了水下古城遗址所在的岸边位置。渔民指着巢湖说,“现在有水闸,所以一般不会退水,这些都淹没在水里了。”渔民说,有时候浪会把一些红色和青灰色的陶片打到岸边,上面有一些简单的花纹。一位赵姓村民告诉记者,“秋冬季节,在湖滩上放牛、放鸭,就能看到湖滩上的陶片。以前巢湖闸没建时,每年退水,村里人会往湖心方向跑个三四里路,在那里就能捡到白玉似的石头、铜钱。”
水下古城发现距今已经超过十年了,什么时候市民能一睹水下的古城?
我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水下考古专家张辉告诉记者,目前考古所已经向国家申报唐咀遗址的考古挖掘工作,但由于我国目前的水下考古重点是集中在沿海一代,对于内陆湖水下考古并不侧重,所以目前具体发掘还没有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