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老工匠方根权:八角亭里的“大木情结”

19.09.2016  19:36

古建公司里的四级工   

  从事“大木”41年的方根权。(文潮/摄)

   中安在线讯 据黄山新闻网报道,今年65岁的方根权,兄弟四个,读书不多,“那个年代,书包里就装着一本《毛主席语录》,父亲把书包往炉灶里一扔,说读这个没什么用。”方根权说,由于人多家穷,读到小学三年级,方根权便辍学回家。

  方根权用三角板画出来的图纸成为许多电脑制图员的模板。(文潮/摄)

  小小年纪不能无所事事,父亲请来结拜兄弟、新安画派传人陈啸天来教儿子新安山水画,以便将来学一门手艺傍身。短短三年,“无水不秀,无路不活”、“丈马尺树,寸马分人”等新安山水画的精髓却深深印在了少年人的心上,至今方根权依旧受用无穷。

  为了糊饭碗,18岁的他开始学艺,因祖辈三代都是木工,方根权兄弟仨选择学习祖传的大木手艺。过去的师徒制,至少学三年,一年看,二年站,三年做,但方根权因为从小耳濡目染,加上人机灵,两年就出师了。出师后的方根权于1985年报考歙县古建公司,农历正月初三招考,正月初六就接到上班的通知,接手的第一个活就是参加黄山风景区慈光阁的旧址重建。年纪轻轻的他在古建公司拿的四级工工资,每月45元,比当时的教师还高12元,既满足又光荣。

   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的“匠心

  徜徉在自己的木头世界。(文潮/摄)

  所有的人都以为方根权会在古建公司一直做下去,可没想到两年后方根权就断然辞了职。有些人不解替他婉惜,好好的公家单位,高高的四级工待遇,换了别人,恨不得打“千年桩”!

  对此,方根权有自己的考虑,22岁的他本就出生在一个传统手艺的家庭,加上出道已有几年,开始有了模糊的思考:塔的层高有什么讲究、大雄宝殿的基座如何建、七拱桥的弧度该是多少……这些问题常常萦绕在他的心头,却从没有人告诉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在他认为,手艺就是要扎扎实实做一辈子的事情,容不得马虎。与其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不如另寻出路。

  “下岗”的那阵子,他并没有闲着,老家岩寺镇虹光村忠塘组的6个牌坊在此期间倒了4个,仅存2个。用他的话说,凡是古建,都要从内到外地了解清楚。正逢辞职,他就在村里帮忙修缮祠堂和牌坊,趁机补上心中的疑虑和缺憾。

  就这样,独闯天下的方根权,从业41年来,参加过中国安徽博物馆、文峰桥、徽州文化园等大大小小无数的工程,在他自己的理想世界挥洒徽州传统大木手艺的光和热。

[1]  [2]   下一页   尾页 来源:中安在线    作者:晓草 程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