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岁年轻女孩为减肥踏上吸毒路
走进安徽省女强制隔离戒毒所(简称省女戒毒所),到处都是绿意盈盈,象征着希望的“春回”雕塑和散落在草坪中的动物雕像错落有致,极具特色的鸽群在大院内悠闲起舞,处处散发着浓厚的人文气息。然而,一扇大门隔断了女戒毒所与外界的连接。在6·26国际禁毒日来临之际,记者来到了这里,与女性戒毒人员面对面,聆听她们的人生历程,从而警醒更多的人珍惜生命,远离毒品。
为减肥她踏上吸毒路
23岁的小桃,她曾是一所外国语学院的学生,还是学校文艺部的骨干成员。
“我以前是妈妈眼里的乖孩子,老师眼里的好学生,可是这美好的一切,都被毒品给打碎了。”想起以往的一幕幕,小桃嘴角边流露出一丝苦笑。
然而,在2010年,偶然的一次机会,她与同学们一起去酒吧聚会,与一群混混之间产生了冲突。冲突之间,小桃因使用暴力让对方眼睛受伤,被拘留了三个月。在看守所里,小桃认识了毒贩芳芳,在涉世不深的小桃眼里,芳芳热心,讲义气。于是,两个人很快成为了好朋友。
离开看守所后,小桃因为要参加很多演出,总是为自己的身材不够苗条而发愁,想尽了各种减肥办法。在此时,芳芳便表示,吸毒能减肥。在芳芳的蛊惑下,她渐渐地走上了吸毒的道路,并一发不可收拾。
母亲发现了女儿的事情后,为她办理了休学手续。今年3月,在母亲的带领下,小桃来到了安徽省女强制隔离戒毒所,签订了为期一年半的戒毒协议,成了一名自愿强制隔离戒毒人员。
叛逆无知让她身陷毒瘾
“走上吸毒的道路,和我的出生环境有关。”想着自己的成长经历,21岁的小薇(化名)脸上仍有着淡淡的忧伤。
小薇出生于阜阳一个农村家庭。自小,父母忙碌,就把她扔给了爷爷奶奶照料。一直到12岁那年,小薇才真正和父母住在了一起。
然而,因为有众多的弟弟妹妹,对于小薇,父母很少能够关心到。渐渐的,小薇就觉得,自己是个多余的人,也愈加与父母疏远了起来。
2005年,小薇考上了一所职业学校,然而,在叛逆心理的作梗下,她却放弃了学业,离开家人,选择了在社会上闯荡。
2009年,在一个朋友的说服下,小薇抱着好奇心理和对冰毒的错误认知,开始吸食毒品,并深陷其中无法自拔。直至2013年5月24日,她被公安机关抓获,进入安徽省女强制隔离戒毒所强制隔离戒毒两年。
在戒毒所里的日子,小薇渐渐地成熟了起来,在民警的帮助下,她重塑了生活的信心,并开始与家人进行情感上的沟通,还开始学习一技之长。
“我以为父母不疼爱我,只有在毒友圈里,才能找到关爱和认同感,才能找到感情寄托,我真的错大了。”对于自己吸毒五年的经历,小薇至今悔恨不已。
父母溺爱让她走上歧路
与很多吸毒女子不一样,22岁的小英曾经有一个令人羡慕的家庭,有个疼爱她的父母。
虽然父母离婚,但是他们对小英的疼爱却没有少半分。相反,他们觉得对小英有所亏欠,百般宠爱,有求必应。
在父母的宠溺下,小英渐渐变得任性、贪玩。初二那年,小英到男同学家去玩,发现了一些毒品。小英又鬼使神差地尝试吸食。自此,小英陷入了吸毒的深渊。
就这样,小英一边吸食着毒品,一边在学校学习。很快就到了高三。高考当天,小英不是去考场,而是去聚“毒会”。父母亲知道后犹如晴天霹雳。但是,他们对小英却没有半点责备,只是互相指责对方的错误。小英的大学之路无望,父亲便为她安排了一个清闲的工作。
谁知,小英干了不到一年,就流浪在社会上,并成为一个黑老大的“干妹妹”。
2012年10月的一次扫黑行动,小英的“干哥哥”被抓了起来,并被判了无期徒刑。而小英也被公安机关抓获,并于次年2月进了安徽省女戒毒所被强制隔离戒毒两年。
刚到省女戒毒所的时候,小英依旧我行我素,稍不如意就大发脾气,而且经常故意挑衅他人,做出了很多违反纪律的事情。
针对小英的情况,民警召开了个案分析会议,并制定了有针对性的教育戒治转化措施。他们在生活上加强与小英的沟通,给予她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帮助,并鼓励她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还让其负责黑板报的策划出版。
“如果不是来这里,我想我可能会因吸毒最终暴尸街头。毒品太害人了!我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真心戒治,重塑自我,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小英承诺道。
努力戒毒重归社会
省女戒毒所里,有数百名来自全省的女性戒毒人员接受强制戒毒。据介绍,在这些女性戒毒人员中,吸食新型毒品的人数呈上升趋势,低龄化态势也很明显,不少女性戒毒人员都是90后。她们或是好奇,或是寻求逃避以及为了减肥等原因,而坠入吸毒深渊。
为了让这些女性戒毒员树立抵制毒品的自觉和回归社会的自信,省女戒毒所在每个戒毒人员寝室都安装了闭路电视,可以收看新闻联播,播放各类法律节目。在宿舍大厅的文化墙上设立文化专栏,组织戒毒人员参加十字绣、五禽戏、剪纸、百人瑜伽等各类兴趣班。此外所内还建有功能完备的多媒体教室、温馨典雅的心理咨询中心、书香浓郁的书吧,满足她们的文化和心理需求。
为帮助女性戒毒人员增强回归社会的适应能力和自信,省女戒毒所还设立了适合女性戒毒人员就业、创业的美容、美甲、形象设计等个性化教室。建设了与社会场景对接的休闲娱乐“四吧”,戒毒人员既能进行模拟社区生活,也能习得一技之长。近3年来,先后有800多人获面点师、理货员、小家电维修等职业资格证书,400多人获得创业意识和培训证书,77人次获得自考单科合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