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农机化提质增效抡好“三板斧”
前不久,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山东省农机局印发了《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实施方案》。《方案》照准发展短板和薄弱环节下功夫,围绕农机化转型升级提质增效重点抡好“三板斧”。
第一板斧:提高粮食生产机械化品质
目前,山东省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已经高达96%,其中小麦机播率达到99.2%,机收率达到98.3%;玉米机播率达到96.8%,机收面积达到宜收面积的84%。水平已经这么高,今后路子怎么走?山东省农机系统戴着“放大镜”找不足,“哪壶不开拎哪壶”,查摆出粮食生产机械化的一系列问题:玉米机收水平仅为83%,仍是薄弱环节;传统低端播种机仍然占据主流,播种质量不高;粮食机械化干燥能力不足100万吨,发展严重滞后;机械化植保、秸秆处理水平不高;水稻机插秧水平仅为40%,马铃薯机播、机收水平分别仅为66%、72%,低于全省小麦、玉米生产机械化水平,也低于水稻、马铃薯生产机械化先进省区。
把准脉才好下药,问题找到了,对策也就明晰了。《方案》提出,小麦、玉米主产区围绕推进生产全程机械化,重点提升产前种子加工、产后干燥机械化水平和产中机械化作业质量,主攻高效低损收获、宽幅精量播种、干燥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秸秆综合利用和精准施肥、高效植保;畜牧养殖重点地区积极配合粮改饲,大力发展青贮玉米收获机械化;济宁滨湖稻区,临沂、日照库灌稻区,水稻主产区集成示范以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育秧、机插秧为核心的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重点推广大棚温室集中育秧、乘座式高性能插秧机、大型机械化干燥设备与技术,在适宜地区积极推广水稻精量播种机,开展旱直播试点;马铃薯主产区积极探索和总结适宜当地条件的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路线,集成示范小型马铃薯播种机、收获机、高效精准施药及秸秆处理等机械化技术;机场周边、高速公路沿线地区大力推广带有秸秆切碎装置小麦、玉米联合收获机,推行小麦、玉米机收、秸秆切碎还田、免耕播种“一条龙”作业模式。
第二板斧:突破经济作物全程机械化瓶颈
尽管近几年山东省在推进经济作物机械化方面下了不少功夫,但是这一块儿仍是突出短板。高效、适宜经济作物机械严重缺乏,花生、棉花、蔬菜、林果等大宗经济作物部分生产环节机械化还有不少空白。花生联合机收率仅为6%,棉花联合收获刚刚破题,大蒜、大姜机播、机收水平很低,果树套袋、疏花、整枝、采摘和中药材种植、收获基本依靠人工,冷藏运输机械化水平不高。
打蛇打七寸,《方案》突出重点作物,针对重点区域,把握重点环节,绘制了突破大宗经济作物全程机械化瓶颈的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花生主产区积极示范推广花生高效播种机和捡拾、摘果两段收获机;棉花主产区重点推广规范化播种机械,引进示范大型采棉机、高地隙高效植保机和秸秆处理机;大蒜主产区在巩固提高挖掘式机械收获水平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和示范推广高效分段收获、联合收获机具技术;茶叶主产区重点推广修剪和采茶机械化技术;中药材主产区研发创新和示范推广工厂化育苗、移栽、直播、挖掘收获和收后干燥、筛选、包装等关键技术装备;大田蔬菜主产区重点研发推广工厂化育苗播种、移栽、采收机械和保鲜储运设备,有重点、分步骤稳步推进大田蔬菜生产全程机械化;水果主产区重点研发和试验示范果树管理与采摘升降运输通用平台与高效对靶喷药机械,推广林果灌溉、施肥、修剪、喷药等田间管理机械和采摘后清洗分级、包装、保鲜储藏运输机械技术。
第三板斧:推进农机深松深耕作业
尽管山东省粮食生产实现“十三连增”,但是产能透支,后劲不足。山东省农机局组织对土壤状况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摸底。全省现有耕地11270万亩,绝大部分耕作层深度小于15厘米,土壤板结严重,地力下降明显,约7500万亩耕地亟待深松、深耕。
着眼于提高地力,实施藏粮于地战略,《方案》提出,每年深松深耕1500万亩,力争3-5年把适宜地区深松深耕一遍。一是突出重点区域,把高产创建田作为平原地区实施深松深耕重点,为建设西部粮仓和渤海粮仓提供有力保障。二是抓住关键时节,大力开展秋季深松深耕作业。三是用好补助政策,以深松作业补助带动深松技术推广。2015年山东省把深松深耕作为农机化工作重中之重,任务层层分解,压力层层传导,实行挂图作战,完成深松深耕作业1610万亩,超额完成农业部安排的任务。2016年山东省将持续大力推进,力争在2015年基础上再完成深松深耕作业1500万亩的目标。(孙雨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