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职为民,永远在路上

04.03.2015  12:48
   中国绿色时报3月4日报道(记者  陈永生)  2013年-2015年,智慧与力量迸发,心声与希望交汇。
  3年来,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这个政治舞台上,内蒙古森工集团董事长、内蒙古森工集团(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党委书记张学勤的双脚始终没有离开大地,“生态”的定位、“转型”的站位,让他在履职时更接地气。20多份议案和建议见证着他履职的责任与担当。
   肩负起生态保护的时代使命
  内蒙古大兴安岭是我国四大重点国有林区之一,林业生态主体功能区面积10.67万平方公里,森林面积和活立木蓄积居国有林区之首,现有70%的森林被列为国家重点和一般公益林实行全封闭保护和限制性开发,其中有94万公顷的北部原始林区和30万公顷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尚未进行过开发,生态地位非常重要,被誉为祖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2013年,张学勤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
  张学勤说,我是林区人民推选出来的人大代表,肩上扛着林区人民的信任和期盼。只有把责任放在心上,才能对得起这份信任。我的职责就是让党中央能更真切地听到基层的声音,让林区群众能更多享受到国家的关怀,让大兴安岭的发展更多地得到国家的重视和支持。
  2013年3月,张学勤作为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唯一一名全国人大代表,带着数十万林区儿女的重托和8项关乎林区生存发展的议案前往北京,参加两会。
  《关于扶持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产业转型的建议》《关于解决两级管理费的建议》《关于进一步强化国家林业局职能的建议》《关于减免棚户区改造配套资金的建议》《关于加强林缘守护维护大兴安岭国有林业生态主体功能区完整性的建议》《关于提高林区职工高寒生活补贴的建议》《关于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北部原始林区设立国家公园的建议》《关于增加公益林投入政策的建议》,都是林区亟待解决的问题。
  议案提交后,引起了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得到积极答复:将加大对林区产业转型和民生建设的投入力度,以解决林区面临的发展压力。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张学勤提出,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要建设生态文明示范林区,为建设“美丽中国”担当重任。
  “林业工人为国家作出了贡献,党和人民不会忘记大家。”2014年春节前夕,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冒着零下30℃的严寒,来到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阿尔山林业局看望慰问生活在棚户区的职工群众。视察期间,总书记指出,保护生态就是林业的主要职能,发展经济、搞活经济不能以破坏生态和环境为代价。
  总书记的殷殷重托,激励鼓舞着数十万务林人牢记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的重大职责和光荣使命。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张学勤倍感责任重大。
  “保护生态是立企之基。没有良好的生态,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就失去了发展的基石、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壤,只有保护好林业发展的根基,林区才能创新发展、转型崛起、富民兴林。”张学勤始终对生态与发展的关系有着清醒的认识。
  在总书记视察林区的那一年,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旗帜鲜明地提出,必须坚持把生态建设当作第一使命,做到科学保护、合理开发。多年来,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始终保持森林面积、蓄积、覆盖率“三增长”态势。据2014年公布的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显示,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活立木蓄积量比2008年增加6257.76万立方米,达到9.49亿立方米,比天保工程开始时的1998年增加1.813亿立方米,居国有林区之首。
  一项项彰显着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的事例显得更为生动。
  张学勤代表履职以来,特别重视森林防火工作。在多年的森林防扑火实践中,林区逐步树立起“投重兵、打小火、当日灭、立大功”的扑救理念,实施了落实防火责任制、强化火源管理、完备扑救预案、实施跨区联动等一系列有效措施;从全国首架森林防火无人直升机投入使用,到远程监控系统、林火规律研究、森林火险动态监测、北斗跟踪系统等,高科技手段应用在森林防火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2013年,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首次实现了零火灾,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为保护好中国最大的原始林区,武装“三清”(清山、清沟、清河套)这项超常规举措已在林区连续开展了多年,有效减少了人为因素对生态安全的威胁。
  在加强生态保护的同时,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从未停止扩大林业生态建设成果的步伐。林区青山常在、永续利用的“法宝”,就是更新造林抓得实,更新速度快于采伐速度。封山育林、人工促进更新、人工造林相结合,生态移居、恢复植被、四旁绿化相结合……林区不断探索营林途径,森林经营水平显著提升。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作为内蒙古大兴安岭务林人的代表,张学勤不辱使命。
   肩负起推动林区改革发展的历史重任
  2014年,张学勤向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提交了7项议案,涉及加快完善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建立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维护内蒙古大兴安岭国有林区生态主体功能区完整性、内蒙古大兴安岭国家级公益林投入政策性差异问题、在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设立国家公园、解决内蒙古森工集团两级管理人员经费和将国家林业局升格为国家林业总局。
  这些议案,每一项都紧扣林区“创新发展、转型崛起、富民兴林”主旋律。议案既针对林区实际,又体现民生民意;既全面分析林区生态文明建设新形势,又彰显抢抓机遇的意识。
  这是张学勤一次次到基层调研,一次次倾听基层群众意见,一次次和专家、同事、领导探讨的成果,也是他对所提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化、不断充实,进而逐步升华到理性思考的过程。
  张学勤常说,人大代表深入开展调研,听基层职工群众呼声、替职工群众进言、为职工群众服务、受职工群众监督。这是行使人大代表权利的基础,更是提出议案建议的生命力所在。
  今年2月3日-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汪洋深入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根河林业局,就深化国有林区改革进行调研,亲切看望林区各族职工群众。数十万务林人如沐春风,群情振奋。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已然处于难得的战略机遇期。
  4月1日起,除吉林森工集团红石林业局外,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将全面停止木材商业性采伐,林区的发展方向面临着重大抉择,转型发展的任务更加紧迫繁重。汪洋副总理的重要指示为林区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更让张学勤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他一次次伏笔案头,郑重写下《关于在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建立生态保护与建设长效投入机制的议案》《关于将内蒙古大兴安岭国有林区纳入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议案》《关于建立完善生态补偿制度的议案》《关于免除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国投公益生态类项目企业配套资金的议案》《关于加快内蒙古大兴安岭国有林区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的议案》以及《关于免除森林保险保费企业承担部分的议案》,怀揣“答卷”进京履职,与全体代表一起,汇集民意、凝聚共识、播种希望。
   让民生民意在温暖中前行
  “我们的事业,连着老百姓的家业;我们的事业,就是要做实老百姓的家业。”这是张学勤常说的一句话。作为在林区工作、生活40多年的他,深知务林人的艰辛,每次深入基层调研,总是惦念着林区职工群众的生产生活,总是把调研民情放在第一位。
  张学勤说:“心系群众鱼得水,背离群众树断根。作为领导干部,作为人大代表,想问题、办事情都要把职工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要千方百计地提高职工的收入,提高职工的生活水平。我一定尽心尽力履行好代表职责和使命,让更多的人认识林区、关注林区、支持林区,使林区早日实现森林绿、产业兴、百姓富。”
  3年来,张学勤调研民情的脚步踏遍了林区的山山水水。他的双手与林区职工群众的双手紧紧相握,他的心与林区职工群众的心息息相通。
  为了让林区的职工群众早日搬进棚改新居,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张学勤曾先后往返牙克石、海拉尔、北京、呼和浩特10多次。为了抢在第二天一早与有关部门接洽,他常常处理完公务后乘坐当天半夜的飞机赶往目的地,第二天一大早又匆匆赶往相关部门。讲林区的生态作用,讲林区的历史贡献,讲林区百姓的清贫生活,讲林区发展的美好愿景,期望得到各方的理解和政策支持。
  党的十八大以来,林业的利好政策不断出台。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乘势而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把更多的资金和精力投入到民生领域,使改革发展成果真正惠及林区的职工群众。
  上级领导的重视关心、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职工群众的信任支持、相关各方的积极参与,给予了张学勤足够的精神力量和智慧源泉。实践证明,真知灼见在职工群众之中,议案的真正源泉在职工群众之中。人民代表只有时时做到密切与职工群众的联系,才能当好林区百姓的代言人。
  林区统计显示,到2014年,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棚户区改造累计开工142845户,完工122174户,入住101681户,累计有近30万名职工群众享受棚改工程政策成果,居住条件得到彻底改善。林区连续4年以10%以上的增幅为在岗职工增加工资。2014年,林区职工人均工资达到3.65万元,比2010年翻了一番还多。同时,累计投入2亿多元,开展新林区建设,改善林区的生活和发展环境;建立19家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在资金极其紧张的情况下,2012年-2014年,林区筹集4300多万元帮扶资金用于救助困难职工;林区职工养老保险全部纳入自治区级统筹,筹资2.25亿元补发拖欠退休职工养老金,按6%的比例提取职工住房公积金……
  一个个民生指标,一幅幅民生图景,一项项创新举措,一次次有益探索,使生活、工作在这里的务林人收获着一件又一件民生大礼,化成务林人脸上淳朴而幸福的笑容。
  深调研、摸实情,张学勤代表用“笔”记下职工群众愿望。
  解难题、破瓶颈,张学勤代表用“情”打开职工群众心扉。
  察林情、谋发展,张学勤代表用“心”绘就民生崭新篇章。
  今年全国两会如期开幕,张学勤带着沉甸甸的议案,带着数十万林区职工群众的希冀和重托,又一次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