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地区小麦不达标难卖 安徽启动省级临储收购
当前一些地区小麦销售不畅,有关部门在实施好省级临储收购的同时,还需引导供需对接。
“省级临储收购启动才算有了销路,解了燃眉之急。 ”
——农民售粮积极性高,小麦不达标情况依然突出
8月6日下午,一场大雨刚停,颍上县谢桥镇粮食收储中心库门前,售粮车辆就排起了长龙。
家在江店镇杨庄村的农民李传利,排在第一个。记者赶到时,他的一车小麦刚检验完毕。 “不完善粒在18%,符合省里临储标准。 ”李传利高兴地说,这个粮不符合保护价收购标准,只好一直放在家里。“省级临储收购启动才算有了销路,解了燃眉之急。 ”
7月28日,省政府决定启动省级小麦临时收储,在淮北等8市的重点县(市、区)收购50万吨。 “临储政策最关键的就是放宽质量标准,收购不完善粒在10%至20%的小麦。 ”省粮食局巡视员戴绍勤介绍,这在我省是首次,在全国也开了先河,显示出省委、省政府对农民利益的高度重视。
很快,李传利的小麦过磅入库。 “毛重14720斤,入库后就能拿到1万多元的售粮款。 ”说话间,李传利脸上笑开了花。
“麦子卖掉,这心里的石头也落地了。 ”同样,在凤台县桂集乡粮站,前来售粮的桂集乡园艺村农民苏正喜也笑开了怀,他送来的小麦经检测符合省临储标准,顺利交售。“省级临储收购的启动有效稳定了市场,保护了农民利益。 ”戴绍勤介绍,截至8月7日,全省省级临储收购小麦27194吨。
与此同时,记者调查中也发现,虽然省级临储放宽了收购标准,但农民手中的粮食依然有不少不达标,找不到销路。
在淮南市田家庵国家粮食储备库,记者见到淮南市高皇镇朱岗村种粮大户程运良,站在一车小麦旁的他一脸愁容。“早上拉来的这车小麦不完善粒在30%,粮站按政策不收。 ”程运良说,今年他的2000亩小麦收获100多万斤,有一半以上不完善粒在30%到40%。
淮南市孔店乡河沿村农民张中宝多年从事粮食收购。他介绍,往年这个时候每天收购量都在3万斤左右,今年只有几千斤,“不完善粒偏高的小麦多,把握不好质量,不太敢收”。
“农民售粮积极性很高,但不达标小麦多。”杜集粮站站长王献云介绍,临储启动第一天就来了很多卖粮农民,但一检测不少不完善粒都在30%以上。
采访中,许多农民和粮食系统基层干部反映,在小麦受损较严重的地区,农民手中剩下的小麦不完善粒普遍在30%以上,影响了省级临储的政策效果。截至8月5日,淮南市省级临储小麦收购量仅为1009吨,约占分配指标3万吨的3.4%;颍上县收购量为2546吨,仅完成分配指标2.5万吨的10%。
受此影响,全省夏粮收购明显放缓。截至8月7日,全省小麦收购804万吨,比去年同期减少269万吨。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