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地区小麦不达标难卖 安徽启动省级临储收购
当前一些地区小麦销售不畅,有关部门在实施好省级临储收购的同时,还需引导供需对接。
“省级临储收购启动才算有了销路,解了燃眉之急。”
——农民售粮积极性高,小麦不达标情况依然突出
8月6日下午,一场大雨刚停,颍上县谢桥镇粮食收储中心库门前,售粮车辆就排起了长龙。
家在江店镇杨庄村的农民李传利,排在第一个。记者赶到时,他的一车小麦刚检验完毕。“不完善粒在18%,符合省里临储标准。”李传利高兴地说,这个粮不符合保护价收购标准,只好一直放在家里。“省级临储收购启动才算有了销路,解了燃眉之急。”
7月28日,省政府决定启动省级小麦临时收储,在淮北等8市的重点县(市、区)收购50万吨。“临储政策最关键的就是放宽质量标准,收购不完善粒在10%至20%的小麦。”省粮食局巡视员戴绍勤介绍,这在我省是首次,在全国也开了先河,显示出省委、省政府对农民利益的高度重视。
很快,李传利的小麦过磅入库。“毛重14720斤,入库后就能拿到1万多元的售粮款。”说话间,李传利脸上笑开了花。
“麦子卖掉,这心里的石头也落地了。”同样,在凤台县桂集乡粮站,前来售粮的桂集乡园艺村农民苏正喜也笑开了怀,他送来的小麦经检测符合省临储标准,顺利交售。“省级临储收购的启动有效稳定了市场,保护了农民利益。”戴绍勤介绍,截至8月7日,全省省级临储收购小麦27194吨。
与此同时,记者调查中也发现,虽然省级临储放宽了收购标准,但农民手中的粮食依然有不少不达标,找不到销路。
在淮南市田家庵国家粮食储备库,记者见到淮南市高皇镇朱岗村种粮大户程运良,站在一车小麦旁的他一脸愁容。“早上拉来的这车小麦不完善粒在30%,粮站按政策不收。”程运良说,今年他的2000亩小麦收获100多万斤,有一半以上不完善粒在30%到40%。
淮南市孔店乡河沿村农民张中宝多年从事粮食收购。他介绍,往年这个时候每天收购量都在3万斤左右,今年只有几千斤,“不完善粒偏高的小麦多,把握不好质量,不太敢收”。
“农民售粮积极性很高,但不达标小麦多。”杜集粮站站长王献云介绍,临储启动第一天就来了很多卖粮农民,但一检测不少不完善粒都在30%以上。
采访中,许多农民和粮食系统基层干部反映,在小麦受损较严重的地区,农民手中剩下的小麦不完善粒普遍在30%以上,影响了省级临储的政策效果。截至8月5日,淮南市省级临储小麦收购量仅为1009吨,约占分配指标3万吨的3.4%;颍上县收购量为2546吨,仅完成分配指标2.5万吨的10%。
受此影响,全省夏粮收购明显放缓。截至8月7日,全省小麦收购804万吨,比去年同期减少269万吨。
“卖给粮贩子不但价格被被压得很低,而且拿不到现钱。”
——剩余不达标小麦难寻销路,或影响下一季农业生产
8月6日下午,颍上县新桥村种粮大户姜允金来到谢桥镇粮食收储中心库。“今天没拉粮食,来看看收购行情。”姜允金告诉记者,他种了460亩小麦,收获了35万斤,已卖掉10万斤。剩下的25万斤都是不完善粒在20%以上的,正愁卖不掉。
“既然卖到粮站不符合标准,为啥不卖给经纪人呢?”听记者这么问,姜允金解释说:卖给粮贩子不但等级和价格会被压得很低,而且有的不付全款,甚至当场一分钱拿不到。
凤台县中郢村农民吴振亮说,有粮贩子上门看过他家的小麦,但最终没成交。“他定的等级我不敢相信,而且要等他把粮食卖到江苏、浙江以后再跟我结款,我等着用钱买化肥呢。”吴振亮说。
能否卖给饲料厂呢?采访中一些农民表示,他们不知道哪里有饲料企业收购。而一些种粮大户能联系到加工企业,也因为议价能力弱,饲料企业给的价格很低不愿出售。“找了一家饲料厂,给的价格每斤0.9元,太低了!”姜允金说。
堆在家里的粮食怎么办?“先在家里放一放,看政策能不能再放宽一点。”姜允金说,希望不完善粒标准能再降低些,即使是价格低一些也能接受。“最重要的是粮食能卖掉,当场拿到钱。”颍上县后坝村农民赵德凯说。
采访中记者发现,这是农民的普遍心理,卖给粮站在价格和等级认定上更有保障,更重要的是能拿到现钱,而这对农民下一季的农业生产投入至关重要。
记者了解到,今年损失最严重的就是种粮大户,有些亏损比较严重。不少大户小麦生产的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是赊账购买,等着卖粮钱还账,购买下一季的生产资料,剩余小麦滞销让他们很着急。
姜允金告诉记者,由于小麦受雨淋,又没有好的储藏条件,放在家里会霉变。“最多再放10天左右,到时候实在不行只能卖给粮贩子,或者低价处理给饲料厂。”
“企业减少资金占用,还解决了头疼的仓储问题,收购积极性很高。”
——政府主动作为,就能激活市场,畅通供需渠道
进一步降低不完善粒标准,缺乏政策可行性。为不达标标小麦找出路,需要各地用市场的办法,引导加工企业与农民对接。
七八月份新麦上市,小麦价格往往较低,为何不见企业积极收购?颍上县粮食局局长张振全分析,一方面,不少企业缺乏流动资金和良好的仓储条件,收购不完善粒小麦一旦保管不善,会造成损失,不敢收。另一方面,中小经纪人对质量没把握,不敢轻易收购。
“省级临储政策是缓解当前小麦收储矛盾的重要措施之一,更重要的是要抓好托市收购和发挥好市场作用。”省粮食局办公室主任尹成林说。记者在采访中就发现,实施好托市政策的同时,激活市场完全可以让农民顺畅卖粮。
记者了解到,截至8月5日,颍上县共收购小麦20.6万吨,其中市场渠道销售的达14.6万吨。在省级临储收购量仅2546吨的情况下,不完善粒在20%以上的小麦,市场化收购量高达3万吨。这些小麦是如何卖出去的?
“我们的措施是由县政府担保,以县里的江店粮站为主体,从省农发行贷款1亿元用于专项收购不完善粒超标小麦。”张振全说,江店粮站跟加工企业签订购销合同,为企业提供收购资金、仓储设施、收储设备。加工企业可以在价格低谷收购大量小麦,并存放在国有粮库,根据需要支取时再结算,只需支付每吨30元至50元的仓库租赁费。“企业减少资金占用,还解决了头疼的仓储问题,积极性很高。”张振全说。
这样的探索,颍上县粮食系统自2012年就已开始,通过融入粮食产业链,既实现职能转变,也沟通了供需,调控市场的能力增强。
同样,在霍邱县,县政府近日决定从产粮大县国家奖励资金中拿出500万元,用于补贴社会企业、央企参与市场粮收购的行息及租仓费用。“安排每个国有粮食企业至少要联系一家县外客商参与市场粮收购,收购量不低于5000吨。”霍邱县粮食局局长郑宏东介绍。
专家指出,小麦托市收购实施多年,一方面大大维护了农民利益,但同时粮食行业市场机制发育慢,产购销环节不畅,在今年尤为明显。事实表明,善于利用市场机制的地方,农民就能较顺利地卖粮。
夏粮收购事关农民增收和种粮积极性,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已出台多项措施。尹成林介绍,早在7月底,省粮食局就公布了200多家加工企业名单,要求各地主动联系,与当地种粮大户做好对接。“发挥好政策作用,关键在于落实。当前各地要主动作为,畅通供需环节,多渠道帮助农民解决难题,让农民丰产丰收。”戴绍勤说。
( 来源:安徽日报 作者:史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