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将合肥经济圈上升为国家战略

11.06.2014  16:56

  从2006年合肥经济圈概念首次提出,到如今,合肥经济圈已经过八年嬗变,圈内兄弟城市在规划体系、交通对接、产业联动、科教合作环境治理等诸多方面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对于经济圈的发展未来,刚刚召开的合肥经济圈城市党政领导第五次会商会提出总体要求——打造有全国影响力的城市圈品牌。

  [发展愿景]努力将合肥经济圈上升为国家战略

  记者了解到,随着合肥经济圈“大家庭”成员的调整以及近年来发展形势的变化,相关部门正在对《“十二五”合肥经济圈发展规划》展开修编,正待上报省级层面批准。在最早公布的《“十二五”合肥经济圈发展规划纲要》中,首次明确提出合肥经济圈的战略定位——打造中西部面向长江三角洲的重要门户,全国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安徽乃至中部崛起的核心增长极。

  6月7日,在合肥经济圈城市党政领导第五次会商会上,经济圈各城市再一次将合作共建带向更深层次,直指体制机制的一体化——合肥经济圈城市签署体制机制建设合作框架协议。合肥经济圈将按照“打造有全国影响力的城市圈品牌,”的总体要求,本着“优势互补、平等协商、互惠互利、务实合作、联动发展”的基本原则,拓展合作领域,聚合发展优势,提升合作水平,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产业合作]计划共建产业招商引资平台

  在合肥经济圈城市党政领导第五次会商会上,圈内城市达成了产业合作协议,计划共建产业招商引资平台。共同制定产业指导目录,探索建立项目联合审查制度,对引进的项目联合审查核准,优化产业布局;按照产业分工和开发区建设导向,共享招商资源,联合招商,避免区域内恶性竞争。

  同时,力争下半年完成《合肥经济圈工业发展规划纲要》,为合肥经济圈产业合作和园区共建等方面工作开展提供依据和指导。在合淮、合六、合滁、合桐、合定产业带的基础上,依托重点镇、交通干道,积极谋划布局建设一批优势产业基地和产业集聚区。

  [交通互联]城市交通“一盘棋”逐渐清晰

  经济圈一体化,首先是道路的“一盘棋”。以时空距离的拉近为契机,合肥经济圈的共建共享,抱团发展已扩展至更为广泛的领域。

  去年,经济圈各市(县)实现认真落实省政府“省市(县)共建”决策部署,共开工建设63个国省干线公路项目,总里程1540公里,总投资490亿元,当年完成142亿元。

  目前,在合肥经济圈内的道路逐渐清晰:合六路、合六南通道、合淮路、洛水公路淮南段、合安路、S316庐城至桐城段、合相路、S311乌曹路、淮六路。下一步,合肥经济圈内的道路衔接规划将进一步修订完善,“十二五”、“十三五”,都将成为经济圈内各城市道路连接工程建设的黄金时间,通过完善交通路网,1小时以内圈内城市之间实现通达。而未来,随着城际轨道交通线布局的成型,半小时“通勤圈”也将成为可能。

  [大气治理]圈内将启动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

  当前大气污染成为社会关注一大热点,这一热点在今年的会商会上同样有所体现。圈内城市将共同加强工业污染治理、加快能源结构调整、防治机动车污染、实行秸秆联合禁烧、开展区域联合执法、加强重污染天气应急管理。

  今后,合肥经济圈内一个城市启动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时,要及时通报其他城市,同步采取应急措施。合肥市将通过建设空气质量超级站,提升空气质量监测能力,建成后圈内城市的污染状况可一并检测,成果共享等。